聖人者應時權變。
何謂聖人?
子曾經曰過:人有五儀,有庸人,有士,有君子,有賢人,有大聖。
另一位子也說:上為聖人,下為士、君子。
可見在儒家之中,聖人便是最高道德和理想人格的體現者。
文昌帝君生前乃是九州世界儒家一代文宗,既是君子,也可稱賢人,離聖人之境界已然不遠。
故而,文昌帝君時時以聖人之標準要求自己。
應時權變乃是理所當然之事。
何謂應時權變?
時移世易,唯易不易。
意思是,一個有著崇高道德與理想人格的儒家士、君子,乃至賢人,甚至聖人,都應當跟隨著時勢的變化,來調整自己的為人處世之道。
放在文昌帝君身上,便是從屬於太乙救苦天尊之後,便應當以天尊的事業為事業。
不僅要積極完成天尊交待的事情,更要發揮主觀能動性,“推動”天尊及天尊麾下勢力,去做利於天尊的事情。
甚至,“推動”天尊的視角拔高,思想昇華,追求蛻變。
此是為人臣之道,也是為人師之道。
所謂帝師,先是臣,後是師。
文昌帝君深諳其道。
只一番坦誠交流,便推動了很多改變的出現。
首先是總目標的樹立。
目標是對活動預期結果的主觀設想,是在頭腦中形成的一種主觀意識形態,也是活動的預期目的,為活動指明方向。
具有維繫組織各個方面關係構成系統組織方向核心的作用。
一個明確的、崇高的、值得人為之奮鬥終生、付出一切的總目標,對於一項事業有著極其重要的長久激勵效果與持續凝聚作用!
在文昌帝君的話術下,黃天基於差點瞎眼卻仍沒有徹底磨滅的“彼可取而代之”心思,基於位格可以繼續躍遷的特性,基於太乙救苦天尊神職“統天御地”的基礎,給太乙救苦天尊及其麾下的事業立下了一個總目標:
“蒼天已死,黃天當立!”
或者說得更溫和一些:
“罷廢六天故氣,推授三天正法!”
這兩種說法實質指向的是同一件事,兩者是一而二,二而一的關係。
前者針對普羅大眾,便於理解,適合廣為傳播。
後者高大上,有內涵,主要針對天尊的從神、籙生、信眾,統一意志。
順帶著針對此界的修行宗門、世家門閥、散修、小集體,統戰宣傳,宣傳統戰。
畢竟所謂“六天故氣”,指的就是:
“下古委懟,淳澆樸散。三五失統,人鬼錯亂。六天故氣,稱官上號。構合百精及五傷之鬼、敗軍死將、亂軍死兵,男稱將軍,女稱夫人。導從鬼兵,軍行師止。遊放天地,擅行威福。責人廟舍,求人饗祠。擾亂人民,宰殺三牲。費用萬計,傾財竭產。不蒙其佑,反受其患。枉死橫夭,不可稱數。”
完全符合此界大玄皇朝灤州以外地域的普遍現狀。
妖、魔、鬼、怪、神肆虐,人族底層百姓民不聊生,時時刻刻處處皆有“不蒙其佑,反受其患”的災難發生。
枉死橫夭在妖、魔、鬼、怪、神手上的黎庶黔首,當真是不可稱數!
很多地方用一句“千里無雞鳴,白骨露於野”來形容,絕不為過。
而從太乙雷聲應化天尊開始,到現在的太乙救苦天尊,再到以後可能出現的黃天上帝,所做之事,就是斬妖除魔,救苦救難,伐山破廟,拔除淫祀,調和陰陽,恢復秩序。
這不僅是宣稱,也是事實。
容不得半點質疑!
也無人能質疑!
其次是名號。
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
太乙雷聲應化天尊階段也好,太乙救苦天尊時期也罷,天尊麾下疆域之中,無論是從神,還是籙生、信眾,或是百姓、衙門,其實都不知道,該如何正式稱呼“天尊麾下之勢力”。
久而久之,所有人都預設了,天尊麾下之勢力就是天尊麾下之勢力。
沒有什麼正式稱呼。
或者,無需什麼正式稱呼,隨便喊喊就得了。
像極了一個草臺班子。
處處透著荒唐。
聽完文昌帝君的以上評價,黃天很是赧然。
果然啊,做人還是要多讀書。
他居然連這麼一個簡單的道理都沒想明白,就這麼稀裡糊塗地把太乙雷聲應化天尊和太乙救苦天尊給順利扮演下來,還佔據了整整一個灤州,也是一件十分希奇的事。
估計也就是在此方世界,碰上大玄皇朝才能如此。
若是換到九州世界,換到大雍王朝境內,別說佔據一州了,可能連一縣之地都還沒佔穩,就會迎來堅硬鐵拳的殘酷打擊。
“所以,天尊,我們該給所謂‘天尊麾下勢力’取一個怎樣的名號?”
文昌帝君的詢問讓黃天回過神來,壓下了羞赧的情緒。
稍稍思索一番,黃天眼前一亮,有了主意,一字一頓說道:“太平道。”
“太平道?”
文昌帝君複述了一遍。
先是有些疑惑,繼而如飲美酒一般飄飄然,欣喜說道:“國家昌明,社會穩定,天下太平!好!好!好啊!”
說著,文昌帝君還覺不過癮,索性引吭長嘯:“好一個太平道!”
一旁的黃天不是很能理解,文昌帝君聽到“太平道”這個名號之後,為何會如此激動。
文昌帝君這時又長嘯一聲,解了黃天的疑惑:“好一個為萬世開太平的太平道!”
額……
黃天不由得汗顏。
他哪有什麼“為萬世開太平”之意,不過是拾大賢良師牙慧而已。
畢竟連“蒼天已死,黃天當立”的口號都用了,索性把拿來主義發揮到極致,連“太平道”的名字也給用上。
就是不知道提出“蒼天已死,黃天當立”,請大漢赴死的張角,和提出“罷廢六天故氣”的張陵張輔漢,得知此事以後,會不會一起跳出來揍他這個假冒的太乙救苦天尊,透支自封的黃天上帝!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