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籍華夏:我的直播對話古今

第97章 一日三餐,米香瀰漫,飽食者當常憶袁公!

在孔子的理念中,主張“學而優則仕”,所以他最開始見到水田裡的那個人,心中其實還是有些不以為然的。

子曰: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則四方之民襁負其子則至矣!焉用稼?

重視“禮”,老百姓就會敬畏!

重視“義”,老百姓就會服從!

重視“信”,老百姓就感念恩情!

做到這些,四方百姓揹著兒女來投奔你!哪還用種莊稼呢?

可是這話……

你自己的確是不用種莊稼了,可是莊稼總要有人來種!

種莊稼,一點也不丟人!

畢竟想要國家穩定,須得“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孔子知道應該“足食”,但對於如何“足食”,他並沒有想得太多。

而眼前這個樸素得完全不像科學家的人,一己之力,讓全人類永遠擺脫了飢餓的威脅。

如此功績,足以輝映千古!

如今,神農已重歸天位……

“賢哉!”

孔子躬身再拜,向張凡問道:“他叫什麼名字?”

“袁隆平。”

張凡鄭重回答。

田裡的袁老,依然還在忙碌著。

事實上,從三十一歲開始走上這條道路,到九十一歲與世長辭,袁隆平從來都沒有離開田地!

即便是到了九十一歲高齡,功成名就,名震天下,他依然還是天天泡在田地裡,直到摔倒在田裡,倒在為人類謀福利的最前線。

入院之初,袁老每天都要問醫務人員:外面天晴還是下雨?今天多少度?

有一次,護士說28℃。他立馬就急了,說:“這對第三季雜交稻成熟有影響!”

回憶起當時的場景,一位醫務人員忍不住哭著說:“他自己身體那麼不好了,還在時時刻刻關心他的稻子長得好不好。”

因為長期辛苦,袁老患上了嚴重的胃腸病。

他讓全世界都吃飽了飯,但自己卻再也不能好好吃飯……

“我沒有什麼成功秘訣,就八個字:知識、汗水、靈感、機遇!”

“大家吃不飽飯,我親眼見過。”

“飯碗,要牢牢掌握在我們華夏人手上!”

“書本很重要,電腦也很重要。但是書本和電腦裡,種不出水稻,只有在試驗田裡才能種出水稻!”

“退休對我來說是不存在的!”

“我帶研究生有一個要求——你下不下田?你不下田我就不帶!”

“我相信未來還會失敗很多次,但成功,只需要一次!”

看著水田裡那個佝僂著身子檢視每一株稻穀的熟悉身影,直播間裡,彷彿是回到了五個月前的那一天。

悲傷的情緒,早已開始蔓延。

“袁爺爺!以後,我們都會把飯吃光光……”

“一路走好!袁老!”

“從今往後,稻花香裡說豐年,是您!粒粒皆辛苦,是您!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是您!一畦春韭綠,十里稻花香,是您!”

“炊煙裊裊是您!麥浪滾滾是您!豐衣足食是您!稻米滿倉是您!”

“是您!都是您!”

“一日三餐,米香瀰漫,飽食者當常憶袁公!”

“現在,我們吃飽了,只想您回來……”

PS:今天,10月22日,距離袁老離開我們,剛好五個月了。謹以此篇,向偉人再三致敬!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