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此時,東林黨的另一泰斗,一直站在文臣之列沉默不語的楊漣,此刻心中也充滿震驚。
魏忠賢是東林黨掌控朝堂的唯一障礙。
這些年來,東林與他的鬥爭可謂是你死我活。
對於這個對手的水平,楊漣心裡很清楚。
無非是心狠手辣、雷厲風行而已,再加上得到少年天子的信任,這才能如此猖狂。
這私庫之策真的是魏忠賢想出來的嗎?
此策,可謂高屋建瓴、深謀遠慮。
而能提出此策之人,其謀略之深遠,其見識之深刻,其設計之精妙,無不令人驚歎。
毫不誇張地說,能提出此策之人,堪稱國之棟樑。
此時他不禁感嘆。
若此人出自東林門下該多好,其未來必將帶領東林走向更高的輝煌。
只是可惜,這個策略是魏忠賢提出來的。
他完全沒想到魏忠賢居然有此奇謀。
今日這私庫之策讓他不得不對魏公公另眼相看。
他打心底裡覺得,能提出此策的魏忠賢確實是個值得尊敬的對手。
文臣首席,白髮蒼蒼的內閣首輔葉向高,已年近七旬,有些老眼昏花。
可看著手中的“遼餉券”,他略顯渾濁的雙眼立刻精光煥發。
此策,堪稱絕妙之計。
不僅別出心裁的解決了十萬火急的遼餉危機,而且還擁有無限廣闊的想象空間。
作為宦海沉浮多年的老臣,他很快就想到了可利用此法解決的一系列問題。
比如遇上天災大旱,可以認捐“旱災券”。
若是需要整固黃河大堤,還可發行“防洪券”。
遇上盜匪作亂,也可推出“剿匪券”,等等。
略一思索,他就明白了私庫之策的高明之處。
而且,多年為官的經驗告訴他,此策定然還有後手。
他抬眼看向魏忠賢,只覺的眼前的魏公公忽然間變得高深莫測起來。
作為內閣首輔,他既非東林黨人,也和魏忠賢保持著一定距離,奉行的是中立原則。
並且,他一直以來看不起魏忠賢這個宦官,對他很有意見。
可是見到此策之後,他覺得自己或許錯了。
毫無疑問,魏公公是有真才實學之人。
而且單從今日這私庫之策來看,其能力遠超朝堂諸公。
特別是東林黨人,和魏公公一比,顯得不值一提。
此策,乃為大明謀長遠之策,行固本之舉。
自己無論如何都要支援。
魏忠賢掃視金鑾殿上眾臣。
見到他們投來的目光,有震驚、有敬畏、有欽佩。
甚至死對頭東林黨人都聚在一起嘖嘖稱奇。
看著這些與自己鬥爭多年的官員臉上豐富的表情。
他心中無比得意。
之前他一直依靠強力手段鎮壓這些對手,用武力迫使他們屈服。
而透過策略獲得他們的認可,這還是第一次。
這一切都是魏興的功勞。
自己的兒子實在是天降麒麟兒。
真給自己長臉!
恐怕這些朝堂諸公直到此時還認為這私庫之策是他魏忠賢想出來的。
他們也根本就想象不到,提出此策之人是一個毫無為官經驗且年僅十七歲的少年。
想到這裡,他內心湧起一股無比滿足欣慰之感。
自己的兒子,真是太優秀了!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