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玉音樓回來,常明打著傘,迎著小雨,越過皇城第一橋,前往清水湖畔的四大書院。
新年過了,回家探親的學子陸續歸來。
常明將遵從自己和公主殿下的約定,傳授大韻不入品的基礎符籙。
這最初傳法的道場,就是大韻學宮,皇城四大書院。
四大書院作為王朝最高學府,裡面的學子,來自天南地北,即大韻九府之地。
北玄、東離、臨陽、清川、木榮、鎮淵、長庚、西湘和南樂。
他們是大韻未來的棟樑,年齡大部分在二十歲以下,天資聰慧,習得儒家禮、樂、射、御、書、數君子六藝,堪稱文武兼備,德才雙馨。
作為人間最出色的一批少年少女,有足夠的耐心,資質和勤奮,來學習仙神符籙。
一旦學會符籙,他們就會作為種子在各地開花結果,把符籙之術,推廣到所有的書院。
打下道國的基礎。
雖然明天才是正式授課的時間,但公告已出,常明覺得左右無事,就提前來看看。
他來到一條十字型的古街上,交叉處有個巨大的圓壇,立著儒家孔聖及弟子,還有諸子百家的重要人物。
周圍有四座大門,分別刻著四個書院的徽章,毛筆、五穀、書本和兵刃。
立心書院,立命書院,繼學書院,太平書院。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這句話不是大韻王朝任何人所說,而是來自一顆天外流星,流星中還有幾份古籍,皆為大儒文章。
王朝將其稱為“文曲天賜”。
依靠這句話,在曾經稷下學宮的基礎上,建立了這四大書院。
這書院根據教導的方向,還有各自的別名。
立心書院,又稱文院,是王朝的文脈。
主要培養儒生學子,學習琴棋書畫,詩歌詞賦,解讀天地自然,紅塵永珍。
每個學子都是王朝未來的文官,掌握著古籍文化的解讀之權。
立命書院,又稱民院。
這裡教導的是,糧食和疾病等一切民生相關的技術,培養了解基層的官員、救人的大夫,發明創造的匠人……
畢竟,充足的糧食,強大的醫術,富裕的底層百姓三個條件,才能誕生不用捱餓,不怕受傷,數量眾多的武者。
繼學書院,為史院。
裡面的藏書樓,傳承王朝從古至今收集的一切珍貴技術、文化、歷史、醫藥、兵法,百藝,武道絕學……
學的最雜,最廣,人數最多,被戲稱其他三院的集合。
學子最大的夢想是繼承一樣絕學,創造一樣絕學,青史留名。
太平書院,武院,王朝的武脈。
以武道護國開太平為理念,學子們體魄強大,武風強烈,多為男子。
他們是王朝未來的武官,將領,監天司的黑衣衛,四大邊疆的黑甲軍……
常明從文院入,路過民院,史院和武院,沿著連通為一體的閣樓走廊,參觀這聞名天下的四大書院。
書院中的學子,不愧是王朝最優秀的人才,好學勤奮,聰慧刻苦,幾乎沒有紈絝,奢靡懶散之風。
常明一路走來,看見文院中,即使是下雨天,也甚是熱鬧。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