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學士,你就是這般給官家侍讀的嗎?”高太后沒有看完,復又將記錄于闐王國抗爭史的檔案擲於地上,厲聲質問蘇軾。
蘇軾內心不以為然,卻也十分惶恐,低頭不語。
趙煦倒是十分冷靜,他俯下身一頁頁拾起來,劉押班要幫忙時被他制止了。
“不過是些野史軼聞,皇祖母何必放在心上。”
高太后看向趙熙目光嚴厲,“官家都稱我大宋不如這邊陲小國了,這還是區區野史軼聞的事嗎?”
趙煦沉吟了一下,嘆道:“我一時為那李聖天事蹟所鼓動,過於激動了些。想他李聖天以區區兩萬兵力大破喀喇汗王朝十數萬大軍。這般勇武,可一樣為我太祖皇帝所折服,不遠萬里進貢稱臣。于闐王國自然比不得我們華夏正統。”
高太后這才怒氣稍緩,她轉頭看向蘇軾,“蘇學士你應該多教習官家讀孔孟之道,太祖朝宰相趙普曾言半部論語治天下,經義枯燥,可到底是聖人之道。這野史軼聞讀著有趣,實無一可用之處,你可不要本末倒置。”
蘇軾忙點頭答應,可心裡卻想著那也要官家願意才行。自稱半部論語治天下,治了個什麼天下?泱泱大國竟不敵西夏?
當然,這話他不敢說出口,也不是出自於他,而是他剛侍讀官家時,官家要讀史籍,他要教習經義,官家就對他說了這番話。
所謂論語固然是經典,可一些儒生和士大夫把它捧到了天上,過度神話,反而屬於荼毒大眾。
這時殿外響起了腳步聲,是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呂大防和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範純仁,以及樞密院事王巖叟、尚書右丞蘇轍。
宋代官職較為複雜,通常以同平章事(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為宰相。參知政事和樞密院長貳官為副職。
但在元豐改制後,又以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行侍中之職,與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同為宰相。執政官也就是副宰相的名稱更是屢經變動,先後有參知政事,尚書左、右丞,門下侍郎、中書侍郎等不同稱謂。
樞密院長貳官的官職也有樞密使、副使、知樞密院事、同知樞密院事、籤書樞密院事等。
宰執官職之複雜、混亂可說是歷朝之最了。
眼下呂大防和範純仁就是門下省、中書省左、右宰相,王巖叟和蘇轍是樞密院、尚書省兩位執政官。合稱四位宰執,是為太皇太后和官家的左膀右臂,執掌天下的朝廷重臣。
四位宰執依次向太皇太后和官家行禮,復又與蘇軾見禮,被賜座後方有呂大防開口,“太后、官家,經我等盤問鄜延路來京人員和部分與都監李儀相熟之人。確認李儀其人忠勇豪邁,此番越境確係夏兵犯境劫掠,李都監追討被劫掠的人口、牲畜和糧食,不幸被流矢射中,不治身亡。”
呂大防是三朝老臣,時年六十有四,身高七尺,聲如洪鐘,是朝中少有的在文治、軍事和外交上都有建樹的能臣。
趙煦記得早年間關於守禦西夏防務他與神宗皇帝有過較為有效的論述。
當時,與西夏苦戰所得之邊地,雖建立了塢堡,但擔心在邊地孤絕難保。放棄它等同削弱國家,守住它又耗費兵糧,形同雞肋。
呂大防進言說放棄收復的疆土是不智之舉,昔日太祖任用姚內斌、董遵誨防守環、慶二州,党項人畏懼不敢進犯。過去以二州之力,禦敵綽綽有餘,而今天下一統,守邊地反而吃力。這是任用的邊將不當,他推薦种師道等驍將戍邊,之後西夏果然討不到便宜。
趙煦眼神掃過這位三朝元老,“諸位宰執是為了李都監的事而來嗎?那呂卿以為李都監與一眾官兵當如何獎賞呢?”
他越過處理二字直接提獎賞。
呂大防沉吟了一下,“我等商議之後覺得路分都監為從八品,贈官不如官升兩級,追贈振威校尉,其妻子皆有朝廷贍養。其他將官按殺敵和追回人口、牲畜及糧食的數量來賞賜。”
“不行,”趙煦聞言搖頭,“不用我說諸位宰執也知道,北方邊地畏遼如虎,西北邊軍倒是敢戰能戰,可也吃了不少敗仗。自五路伐夏失敗軍中十之七八出現厭戰怕戰的情緒。終於有一個路分都監不畏生死,敢於越境追殺敵軍,朝廷必須樹立這個典型大加犒賞,還要太皇太后降旨通報全軍。”
“這……”呂大防和範純仁對望一眼,都有些不知所措,如果官升兩級都不夠,再升一級到五品就是著朱袍的大員,已然是少見的破格追贈。
可官家居然還要降旨通報全軍,這等待遇,別說八品都監,就是三品將軍也是不曾有過的事。
尚書右丞蘇轍本要開口規勸,被侍立官家一側的蘇學士一個眼神制止了。
這些日子相處以來,他對官家已然瞭解不少,官家肯退讓的事情很多,比如太皇太后和眾宰執仍把持朝政,比如所謂的新舊黨爭,他連問都不會問上一句。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