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武侯穿越宋哲宗

第16章 死迴圈

五更時分,報時的鼓鑼聲從龐大的汴梁城各處響起,整個城瞬間就活絡了起來,煙火氣在烏漆嘛黑的黎明中瀰漫。

也就是在這時,皇城西門門洞大開,一千禁軍在新任都虞侯,天子近臣通直郎王厚的帶領下奔赴汴梁城外。

對外宣稱要執行太皇太后公幹。

隨行的還有一輛馬車,馬車內坐著已換上普通裝扮的官家趙煦,趕車人是他唯一的隨從內侍高班周啟。本來趙煦是要一人不帶的,他本就不是孱弱內秀的人,哪需要人照顧。

但這周啟是個腦子靈活的,他知道官家帶了不少的書籍和文書,加上昨晚官家夜辭朱太妃,猜到了一二。便在官家回福寧殿的路上說蘇學士一天忙碌辛苦,官家亦是早起晚睡,自己願做一個小書童為官家和蘇學士分憂一二。

趙煦想著這一路上總不能再讓蘇軾跑前跑後,於是就把周啟帶上了。

一眾人也算是浩浩蕩蕩穿梭在只有零星行人的大街之上。

來到這個時空諸葛亮還從未親眼見過汴梁城,只從詩詞和他人口中知道,這座雄城乃是古往今來第一繁華之所在,匯聚了百萬以上的人口。而彼時的蜀漢六郡在籍人口也不過堪堪百萬人,勉強與之相當。

這等規模的大城他實難想象。

深秋的五更天天色尚且一片漆黑,他從轎中探出頭來,卻只能隱隱約約看到街道兩邊黑黑的輪廓。無法看到詩詞之中‘慶嘉節、當三五。列華燈、千門萬戶。遍九陌、羅綺香風微度。十里然絳樹。’這等過節之盛景。

但僅從寬闊的街道,以及出城耗費的時間就能判斷出這座城真的是從未有過的大。他們車馬賓士的很快,可出了皇城還要從內城到外城,再從外城到城郊,足足用了半個時辰。

到城郊時,种師中已經在新鄭門之外等候了,當然,還有蘇軾蘇學士,他居住在外城,比趙煦、王厚等要早到。

种師中和蘇軾上前見過趙煦,不過不是口稱官家而是改稱殿下,一行人自此也要把官家當做皇家宗室雍王趙顥,也就是趙煦的親叔叔。

而此刻尚在被窩裡睡大覺的趙顥完全不知道,另一個“趙顥”已經帶著三千精銳禁軍浩浩蕩蕩趕去皇陵了。

三千騎兵趕路自然是比較快的,不過要顧及到乘坐馬車的趙煦,粗略算得話到三百里外的皇陵得要四五日。不是趙煦不想騎馬,是他本身沒有出過皇城,之前身體又體弱多病,根本不會騎馬。

縱然有武侯的靈魂,但手腳要一時跟上心也沒有那麼容易。而路途上練習騎馬明顯是浪費時間。

不過雖然騎不得馬,官家仍然吩咐要儘快趕路,所謂如鳥上青天,魚入大海,這一行再不受羈絆了。

多日來虛與委蛇,凡事儘量委曲求全的情況從出了這汴梁城再也不會有,他日歸來必要尋得一條民富兵強,重振漢唐雄風的康莊大道來。

至少這一刻,他雄心萬丈,任誰也阻擋不了他要推行變革之決心。

大宋皇陵所在地為永安縣,屬西京河南府,不過這永安縣是個拼湊起來的地方,設定時間不過八十餘年。

真宗朝景德四年(1007年),也就是大宋與遼訂定澶淵之盟的第四年,也許是感受到來北朝契丹人兵鋒直指京師腹地的巨大威脅。為了保護皇陵,宋真宗下令劃鞏縣西部、偃師東部、登封北部,設立永安縣。

永安縣的名稱則來自於宋太祖趙匡胤的父親趙弘殷的陵墓永安陵。

由於永安縣打破了原有的建制,其他三縣都有點七零八落,而永安縣縣城則在皇陵周邊鄉野地帶築平地起城以做拱衛,以至於這一帶原本是貧瘠荒亂的。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