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武侯穿越宋哲宗

第76章 西北禁軍

盧大乘愣了一下,這問題他不知道怎麼回答,不過思考了一會,他還是如實道:“回官家話,其實算也不算,因為朝廷規定地方主官期滿三年調任,我們知州在陝西各路基本有過主官經歷,其他種家人也多是如此。我們這些舊部有時候是不能隨主官一起調離的,從這方面講我現在是種家軍,後面可能就不是了。”

“所以種家軍、折家軍都是種口頭說法?實際上不是這麼回事?”趙煦隱約是明白了。

他想宋太祖趙匡胤以黃袍加身獲得皇位,又經歷五代十國武人亂政,大宋朝廷防範武將和地方主官猶如防賊,也不大可能使朝廷禁軍以某個姓氏立軍。

“倒也不全是這樣,陝西諸路在邊疆地帶,民風彪悍,基本全民尚武,西軍體系也是如此。種家一家四五代人戍守邊疆,名將輩出,為百姓為朝廷抵禦了党項人入侵,開拓了邊疆,在西軍體系內聲望極高。凡是曾做過種家舊部的人,都是認他們的,自稱一下種家軍大家也都會給幾分薄面,他日種家人為將率軍出征,這些舊部也甘願為他們死戰。”

盧大乘這自來熟說話也是全無顧忌,知道什麼說什麼。

趙煦微微頷首,這即便不是所謂的私家軍,但在某種程度上還是避免了將不知兵,兵不知將的尷尬情況,這點比河北禁軍和中央禁軍強上不少。

另外,這也讓他意識到種家軍和府州折家軍的不同之處了。

他之前從一些文書上看到過,從前朝唐代初年至本朝,折氏數百年間世居府州(後世陝西府谷縣),從唐末五代開始扼守邊疆,符合內屏中國,外攘夷狄的評語。

因其世代功績,府州地方主官大宋朝廷皆許其父子兄弟相傳,世襲罔替。

“這麼說種家人靠的是功績和聲望,而折家人則世襲府州知州,靠的是鎮守一方?”周啟大約也明白了。

“此言差矣,”盧大乘糾正周啟,“府州折家軍應該算是真正意義上私家軍,當然,說私家軍也不妥,畢竟大家都是朝廷禁軍。不過,府州知州是折家世襲,這造就了地方主官軍事主將一般不會被調任,調任了也是折家子弟繼任,所以折家軍的風格顯得有些獨樹一幟。

“不過,折家軍可不止是靠世襲。西軍體系內任何聲望都是要靠軍功說話的。從我大宋立國以來,折家人比種家人更早戍守邊疆,與西夏的戰事幾乎全程參與了,累積的戰功恐怕比種家人還要多,只不過自種世衡老相公之後,種家子孫將才輩出,在西軍廣泛開花散葉顯得名頭太大了。”

趙煦點頭道:“府州東瀕黃河,西北連線草原、大漠,南瞰河西諸州,區位這般重要,党項人幾十年始終無法染指,折家人是有大功的。如今府州知州是折克行?”

盧大乘點頭道:“回官家,正是折克行。”

幾人正說間,种師中巡營歸來,他向官家拱手行禮,之後也坐在火堆旁。

盧大乘生平怕的人不多,唯獨在種師中面前不敢造次,見种師中回來,話一下少了許多。

“西軍體系內除了種家軍、折家軍比較出名的還有麟州楊家將吧!”趙煦先看向盧大乘,又看向种師中。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