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武侯穿越宋哲宗

第77章 神木寨遇襲

“楊老令公確實是西軍名將之始,之後的楊家子孫抗擊契丹人也比西疆戰事來的早。”种師中一邊往火堆添柴,一邊又繼續道:“但這時的西軍中楊家將的火種在楊文廣之後,只剩下赫赫聲威。不但楊家,所謂的西軍三精銳,折家軍、楊家將和種家軍都是口頭之語,並無其實。就是世襲罔替的折家一州之地又能有多少人馬?之所以會一直這麼流傳其實主要因為,西軍士卒多是世代從軍,多有氏族觀念,不覺間就開始重視門第。”

种師中話一般不多,這時一番長論卻是擊中要害了。

這莫名讓趙煦想到他那個年代袁家累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天下,在西軍中種家就有點類似,提起種建中、种師中幾乎無人不知,所謂種家舊部也散落西軍各處。

不過宋時地方官非朝廷特許皆無調兵之權,與漢末三國情況大不相同罷了。

就眼下來說,他認為西軍重視氏族門第這觀念的形成是有特定原因的,客觀上說有利有弊。這使得種家、折家和楊家驅逐外敵的英勇事蹟能在西軍廣為傳播,起到激勵他們奮勇殺敵,建功立業的作用。

同時世代從軍,軍戶家也會有武技、基礎軍事常識這類傳承,西軍因此能戰敢戰是也就不足為奇了。

至於弊端,自然就是極容易陷入所謂人情世故之中,一人有事往往會數十人互相包庇,使上官無法也不能秉公執法。時間久了自然會形成膽大包天,日漸驕橫這類毛病。

“種將軍,你說要在西軍中查貪腐查空餉會出現什麼局面?”趙煦用手裡的燒火棍點著地面,若無其事的問道。

在場之人自他以下,种師中、盧大乘身在西軍體系,王厚少年時則隨父王韶在西軍中成長,可謂都與西軍有莫大幹系,誰不知道貪腐比河北禁軍只多不少。

只不過他們採用的方式沒那麼直接暴力,多是透過吃空餉來實現。

低層西軍世代從軍,拖家帶口,誰就是再大膽再貪財也得給他們留口飯吃,否則以西軍尚武的風氣,宗親之間的連帶關係,兵變說來就來。

當然歷來也有很多地方主官或者將校不長眼,最終釀成不知兵變多少起,使西軍成為大宋兵變最頻繁的禁軍部隊。

真要像河北那樣讓河東路經略安撫使兼太原知府韓縝去自上而下的查,只怕他那身老骨頭折騰不起。

釀成的風波也會波及全軍,造成很大一部分將士惶恐不安,這會給党項人提供進犯的機會。

種將軍幾次張口欲言卻不知從何說起,畢竟若是不贊同徹查,好像自身也有問題一樣,真那麼查,短時間內又會局面失控,指不定還會有兵變。

“官家,臣覺得這事不宜急,需從長計議徐圖緩之。”王厚身不在西軍體系內,說話自然也就方便了。

幾百裡外,在大宋君臣探討西軍問題整治時,邊界神木寨外圍,一股党項人乘著夜色靠近,然後對神木寨發起進攻。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