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武侯穿越宋哲宗

第79章 大橫水關公再顯聖(上)

能如李憲一般建功立業自是他的夢想,但擔心官家不適應以及自家的前途和小命眼下也是真實的。

“我身體康健有手有腳需要什麼侍從服侍?”趙煦也是無語,“你趕緊去收拾一下,明早一起隨種將軍出發,辦好了差事,就是最大的服侍。”

周啟眼見官家不耐只好拱手告退。

太原府這邊按下不提,蘇軾這會已從遼國上京臨潢府返回到真定府地界。

自遼主耶律洪基決定嚴厲管控契丹人劫掠邊境之後,就接連召見他了三次,不過過程並不怎麼順利,耶律洪基要求大家各退一步,契丹人不再掠邊,大宋也要增加歲幣。

蘇軾秉持著趙煦吩咐在邊境事宜上不退一步,嚴詞拒絕,雙方僵持了好幾天。

最後遼國北府丞相耶律儼私下見面說嚴厲管控南下劫掠牽連到很大一部分契丹貴族的利益,需要南朝退一步,遼主才能給遼國朝廷一個交代。

言下之意自然是希望大宋增加歲幣意思一下。

蘇軾想了一下,很快聯想到契丹大貴族們的頭下軍州畜奴之事,若是遼國真的決心廢除頭下軍州必然會有一番內部動盪,也許會對大宋有利。

可他素來知道趙煦對外族十分強硬,這事他不能擅自做主,於是也就推脫他無權做主,需要回朝商議。

在覲見耶律洪基表明態度後,耶律洪基表示理解,畢竟要廢除頭下軍州也是徐圖緩之,需要時日的,於是聲稱兄弟之國當互相體諒,令冠尊文代表北朝送蘇軾出臨潢府,兩國大事雙方後議。

歸國之途,蘇軾和魏勇歸心似箭,一日一百五十里,終於在趙煦抵達太原府後,當日晚間踏入宋境。

在從行唐縣保丁營指揮使張詢口中得知官家已經離開多日後,拜別張詢,便馬不停蹄繼續往太原府趕。

這時,太原府這邊种師中點軍完畢,率大軍有序出城,兩千騎兵在前,一千步兵在後,出於事態緊急,他本人率一眾騎兵先行,步兵和輜重則由軍都虞侯何灌在後壓陣。

何灌是韓縝在河東路經略安撫使任上挖掘的心腹,其人是武選官出身,最初在閤門司任職。

閤門司是掌皇帝朝會、宴享時贊相禮儀的職能部門,屬官多以武臣子弟為看班祗候,在殿庭學習禮儀,熟悉後使為閤門祗候,都是武官後代的清要職位。

這個看似應由文官充任的部門之所以選任武選官,這就不得不提大宋中期本屬武官的樞密院幾乎完全由文官擔任。或許是文官們不得已的妥協退讓,或許是武人的爭取,閤門司就幾乎全是武官子弟了。

何灌閤門司屬官出身,作為轉遷之地,很快從閤門司外派到地方擔任禁軍將官。

如今七八年時間過去,年近三十歲歲累積軍功終於被一路軍政主官發掘,出任軍都虞侯行使軍都指揮使的職權,統領騎步兵兩千餘人。

韓縝之所以派他隨种師中前往,主要在於何灌勇敢無畏,又非魯莽之人,富有韜略,卻不張揚,是這個年輕人在御前表現的良機。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