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節假期的最後一天半,趙煦和种師中、王厚等人基本上都在制定如何引誘西夏,如何誘敵深入,如何包抄敵後。
很多細節甚至詳細到某個山谷以及應當分派多少人。
這時候他們還不知道,自從左右二相呂大防和範純仁從文德殿返回府邸,首相即將請辭的說法就不脛而走。
這自然在官場上層引發軒然大波,他們所有人都隱約能猜到,太皇太后能縱容官家巡視疆域幾千裡,官家這次返京親政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而官家親政自然也會打造自己的班底,帶呂惠卿回京讓很多人都以為可能是要拜相的前兆。
但是任誰都很難想到,親政之初被拿來開刀的居然會是首相呂大防,這種開頭過於迅猛了。
這種訊息讓舊黨一派人心惶惶的同時,也讓新黨如呂惠卿、蔡卞甚至回京探親的蔡京都振奮不已,以為屬於新黨的時代又回來了。
有不少的人甚至帶著禮物到呂惠卿府上準備提前慶祝他登上首相之位。
呂惠卿這時候也以為呂大防請辭,大機率會是他上任,不過他雖與趙煦相處時間不多,卻已然看出來官家不喜官員結黨和鋪張,除了幾個實在不好退掉的故舊好友,其他人都讓管家小心打發了。
這時候無論如何都需要給官家留下一個好印象。
汴梁城官場的暗流湧動在十八日晚間傳到了趙煦的耳朵裡,他沒說什麼,事實上他想做的比傳言中的要多的多,可不是隻更換首相。
翌日,正月十九日的大朝會在垂拱殿舉行。
天還沒大亮,百官就已經就緒到位。
太皇太后下詔稱年事已高,而官家年方十七,聰敏能幹,特還政官家,以後不再聽政。
這自是意料之中,百官禮畢之後,朝會的第一件大事也沒出意外,呂大防出列上書以年老為由請辭首相。
趙煦看過之後稱讚呂大防任上勤勉為國,勞苦功高,但卻沒有任何言語上的挽留,直接批准了辭呈。
“今日呂相公辭退左僕射、門下侍郎之職,首相之位暫時空缺,朕剛剛親政正需德才兼備之人輔佐,朕舉薦章惇補上缺位,眾愛卿以為如何?”
這番話幾乎是在場的任何官員都沒想到的,他們均以為補位的會是呂惠卿,包括呂惠卿本人都信了那些傳言。
所以,場面上幾乎冷場了好幾息的時間才有人站出來力挺。
“臣以為章相公乃是大智大勇之輩,讓其閒賦在家是朝廷和百姓的損失,臣支援官家讓章相公來主政。”
力挺的人正是熙寧新黨老臣呂惠卿,他久在朝廷中樞,跟章惇又是同僚戰友,同屬王安石麾下的得力干將,他怎麼可能分不清輕重,儘管心裡難免有落差,章惇上臺,但總比呂大防要好吧!
其他有支援新黨的官員紛紛出列支援。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