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太后獲得党項貴族的支援,便再不猶豫令他的兄長丞相梁乙逋監國,他要帶著小皇帝李乾順御駕親征。
梁乙逋本要勸諫梁太后,但立刻就意識到本次出征為何要帶上李乾順,分明是怕大軍離開之後,留下監國的自己挾天子以令諸侯,他若是開口勸諫,豈不是自討苦吃?
於是,他也只能心中惱火,表面若無其事,恭祝太后大獲全勝。
党項人動員部族出兵作戰,仍保持著若干原始的風俗制度,出兵前各部落首領要刺血盟誓。
當年李元昊出兵伐宋時就率領各部首領在出兵前先外出射獵,獵獲野獸,環坐而食,然後再共同議論兵事,擇善而從。
這實際上是一種奴隸貴族議事的制度。
嵬名阿吳和仁多保忠所部也都還保持著這種習俗,他們先是在興慶府周邊草場圍獵,到晚間一眾部族的大人物便在炙烤鹿肉時商議出兵一事。
仁多保忠與嵬名阿吳不同,他不是皇族,皇族也就是党項拓拔部,他們動員起來並不難,因為在歷次獲勝的戰爭中他們都是獲利最大的,而且多數時候也是損失較小的。
嵬名阿吳可以毫不費力讓拓拔部全族動員隨他出徵。
仁多保忠統領的西南部族則還是要廢一番口舌的,昔年梁乙逋令仁多保忠率西南各部加卓囉和南軍司部分大軍配合青唐吐蕃阿里骨部進攻大宋熙河路時,這些西南部族損失較大,但繳獲和劫掠的物質分配卻偏向卓囉和南軍司的貴族將官。
那次經歷讓党項各部間的分歧進一步加大了,加上仁多保忠不滿梁氏兄妹久矣,其他西南部族的領袖都想趁這次沸沸揚揚的流言把梁氏搞下臺,對仁多保忠全力支援梁太后很是不解。
要知道他們不是沒有劃過水,就在元佑初年,梁乙逋令仁多保忠率萬人進攻大宋鎮戎軍,仁多保忠可是以宋軍勢大早有防備為由出兵一夜就立刻回軍。
這次為什麼不故技重施?
仁多保忠一邊把炙烤熟透的鹿肉分給自家兄弟仁多洗忠和其他貴族首領,一邊勸解道:“要扳倒梁氏兄妹談何容易?再說宋朝天子和种師中的一些事你們又不是不知道,放任他們勵精圖治,你們覺得日後這陝西諸路還是我們想去就去想走就走的嗎?”
其他貴族首領面面相覷,這幾十年他們夏國逐漸式微,而宋自神宗朝熙寧變法以來反而日漸有興盛之態,得虧神宗皇帝死的早,不然這會他們夏國只怕比現在更差。宋朝軟弱的舊黨執政後他們以為機會來了,沒曾想不過幾年時間如今宋朝少年天子又橫空出世,還重用种師中這個傳言說佛家護教伽藍轉世的猛將。
這些事情串起來很難讓人不相信,他們夏國的國運就是在流失,而宋確實獲得了某種庇佑。
放幾年前,他們是怎麼也想不到宋軍敢與遼國精銳的南院大王部在邊境對峙,毫不退讓,至於深入敵境斬將而去,哪更是不用說了。
“大哥的意思是如果錯過這次機會,日後我們夏國和宋攻守之勢調轉了?”仁多洗忠還是血氣方剛的党項少年,他不願相信這個事實。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