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武侯穿越宋哲宗

第32章 送匾

王良等石碣村村民見“雍王”這般謙讓,想起殿下幾日前與貪官惡霸相對殺伐果斷,斷不留情。今時諸事平息,面見百姓卻是親民又不居功,無不感動,這不正是古之名臣的模樣嗎?

因此愈發覺得這正是朝廷派趙青天來拯救他們來了。

“把咱們送給殿下的匾抬過來。”王良大手一揮,只見兩個石碣村的年輕保丁抬著一個約一人長,一尺多寬的牌匾出來,上面寫著四個大字青天再世。

四個字是用行書寫就,並不那麼規範,但從字跡看乃是一氣呵成,書寫人必是對這四個字極是認可,提筆之後不做停留,情緒可謂是十分飽滿了。

“殿下,這牌匾上的字是草民所寫,草民才疏學淺原本不配在送給殿下的牌匾上寫字。”張大旺表情是十分拘謹,回頭又看了一眼眾村民,無奈道:“奈何我已經是我們這些人裡寫字最好的了,也有人提議到城內找先生來寫。然而城裡的先生縱然寫的比我好,又如何能曉得草民和一干村民對殿下的敬仰?寫出來好看是好看,如何能代表我們?

“因此草民鬥敢獻醜,還望殿下不要嫌棄草民等粗鄙,收下此匾,算是我等百姓聊表寸心。”張大旺駐拐下身作揖,其他人如王良等皆是下跪行禮。

趙煦忙讓他們起身,他哪裡需要什麼好看的字型,自己本身書法就相當不錯,稍加練習必然也是可以做到聲名遠播的。何況身邊還有蘇軾這等書法大家!這時代誰敢拍著自己的胸脯說書法成就一定高過蘇軾?

“好,這匾我收下了。我不但要收下,”武侯指了指縣衙大堂,“我還要把明鏡高懸給取下來,把這青天再世掛到所有永安知縣的頭上,讓日後所有的永安縣父母官都知道民心在哪裡!父母官這三個字又是什麼含義!”

說著趙煦揮手讓周啟帶衙役立刻行動。

周啟略有點遲疑,他能在競爭激烈的內侍省做到內侍高班這種天子貼身侍從,那在各方面都經過激烈內卷才脫穎而出的,他顯然是知道明鏡高懸的來例的。

明鏡高懸最初出自《西京雜記》,裡面記載說秦始皇有一面鏡子,能照人心膽,識破心術不正之人,於是後世官府州衙、縣衙多掛明鏡高懸或者秦鏡高懸以示自己執法判案公正廉明。

後世明朝《三俠五義》還引用此鏡創作出“死包公鍘了活知府”等精彩故事等按下不提。

眼下用一“粗鄙”農夫的青天再世替換不知傳下多久的“明鏡高懸”,這日後天子返京,巡視疆域的事公之於眾後,這更換牌匾的始末又如何瞞得住人。被有心人利用或許會有不利天子的言論,如宋哲宗才疏學淺,不學無術,竟不知書法之好壞等等,影響百年後的風評都未可知啊!

這是周啟之所以遲疑的原因。

“周啟,你若是再不動手立刻馬上就給我折回汴梁去,我絕不用與民意違背之人。”一向待人溫和的“雍王”這時勃然作色,竟然是動了真怒。

周啟如何再敢怠慢,立刻就動手。

張大旺、王良等石碣村民眾斷然不會想到“雍王”就這般將他們送的牌匾堂而皇之的掛到縣衙大堂之上,看著這架勢甚至還要以後歷任知縣都要如此的樣子。

一時之間既惶恐慚愧,又倍覺榮幸,以後見到親朋好友都可以吹牛的那種。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