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武侯穿越宋哲宗

第50章 出兵

自五百精銳被挑選出來之後,他們的日常訓練與其他軍士就已經區分開來。

首先是所謂教之以禮義,誨之以忠信,自軍使這一級以下,大凡五人為伍設伍長,五伍二十五人為一押設押正,兩押五十人為一隊,設隊將。

全都自伍長以上每日集中均由蘇軾教導他們何為禮義、忠信。

軍人所謂禮敬上官,愛護同僚是禮,保家衛國、同袍生死與共是為大義。忠於社稷,信任朝廷和將帥是為忠信。

反之,愛兵如子,忠君愛國亦是將官的禮義和忠信。

而之所以將這些基層的軍官集中教導是為了由押正、伍長等將這份思想和信念傳達給每一個士卒。所謂忠信禮義不止於伍長也。

這種教育持續了兩三日,自伍長以上每一個都可謂是認真的學習了。不是說他們突然開竅怎麼著,而是讀書對於他們這些武人來說素來是清貴的不行,若是能讀書走文人仕途,誰願意搏命當武夫?

何況在教導他們的可是鼎鼎有名的大學士蘇軾,在場的那一個不能吟唱兩句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這可是天子的侍讀學士,尋常人等想見一面那都是很難的人物,這會給他們這幫大老粗當先生,誰不珍惜這份機會?

兩三日之後,效果出奇的好,便是不怎麼識字的伍長也能長篇大論講一番道理出來。

剩下的就是這些押正、伍長們耳濡目染去教育那些士卒們了。

禮義忠信教育之後,就是誡之以典刑,威之以賞罰。

這點主要就在於將官們平素帶兵時施加的影響力了,當然所謂軍紀宣讀讓士卒們充足認知軍紀為何物,還是要花費一番力氣的。

比如為何不得侵奪百姓財產糧食,臨陣退縮、逃跑是造成什麼後果,受到什麼懲罰,這都是要宣讀到位的。

這看似很普通的事情,事實上也並不是所有的基層軍官能做到的,甚至很多人都是應付了事。

殊不知所謂強軍,正是將這些看似普通的事做的十分到位,上上下下才能真的扭成一股繩,形成不可小覷的凝聚力。

誡之以典刑之後就是威之以賞罰,所謂有功必賞,將士才能形成敢戰之風。而有過必罰則能遏制軍中的不良風氣,及時糾正錯誤導向。

能做到這點其實殊為不易,人畢竟是生活在人情世故之中,這些基層的軍官本身讀書不多,儒家那些修身齊家的自省能起多大作用?何況即便是讀遍聖賢書計程車大夫不也是黨爭、貪腐一樣不缺嗎?

這需要上層的將帥由上到下強力施行,形成慣例和作風,不然,如果從上頭賞罰就失序,所謂立威不過就是笑話了。也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做到威之以賞罰。

這四條都做到,練兵也就登堂入室,有成為強軍的潛質了。

武侯當年在漢中用兵,全軍正是做到了教之以禮義,誨之以忠信,誡之以典刑,威之以賞罰。在面對數倍強敵時才屢屢以少勝多,進退自如。

當然,以弱勝強,絕不是如此簡單,但這些是很重要的因素無疑。

在做這些基本的素養訓練的同時,趙煦還令种師中和軍使們帶這五百精銳在邊疆的原野上進行實地訓練。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