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武侯穿越宋哲宗

第86章 面聖

种師中和周啟是在蘇軾到太原府的第三天從神木寨返回的,去的時候不足四天,回來卻用了將近六天,除了大雪的緣故,當然還有返程與救援不同,路上沒有強行趕路的原因。

大軍返回先去營房用餐休息不提,這邊涉及西軍軍紀問題的姚洞國和姚乾叔侄,趙煦沒有親自審理,按照慣例交給河東經略安撫使韓縝去法辦。

不過他沒親自審理並不代表他不知其中詳情,麟州邊軍的情況他早已透過周啟盡數瞭解,這叔侄倆膽大包天,禁軍吃了空餉,廂軍的餉銀又多有剋扣,甚至番兵那裡他能撈的一點也沒放過,麟州邊防這兩三年被他們搞的烏煙瘴氣。

得虧西夏近兩年重點攻擊的目標在陝西四路,不在麟州和府州一線,不然是要釀成大禍端的。

另外,關於邊疆地區番兵的問題,有時候這些邊境依附部族,不論大小在反叛和歸降之間反覆橫跳,有其自身的劣根性和侷限性,可大宋的一些邊軍統帥和地方官員也確實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民族之間和睦、融合的問題從來就不會是溫和順利的。

這種難題趙煦前世諸葛亮處理南疆孟獲等蠻族時一樣遇到過,之所以後來南人不復反跟懷柔的民族政策是區分不開的。

你不把對面當正常的漢人百姓或者兵士看待,甚至時不時還要欺壓一下,人家手裡有兵有刀不反那就怪了。

當然,有些貪腐惡吏,跋扈將官是連自己的百姓和兵士也不放過的。

另外,周啟還將何灌暫代知州後如何盡力賑濟受難的百姓、安撫動盪軍心,以及怎樣整頓麟州範圍的軍紀和吏治的事完整的呈報了上來。

何灌是地方軍政主官一力推舉的人選,這也是趙煦讓周啟跟隨何灌殿後押運輜重糧草的主因,不是監視不是掣肘,而是瞭解和考察。

當然,這種明目張膽的考察,何灌若只是做個樣子出來又當如何?

這就是考驗周啟聰明才智的時候了,他久在內侍省受訓,在如同地獄難度的選拔中一路成為天子身側的內侍高班,自然是機靈且善於察言觀色的。

他判斷何灌是一個有謀略有想法且真心在鞏固朝廷邊防的能臣幹吏。

趙煦聽聞何灌做事有條不紊,且能分清輕重緩急,認可了周啟的判斷,然後他象徵性的詢問了給事中呂惠卿的意見。

呂惠卿這種老臣自然是知曉官家心意,贊同提舉武選官出身的何灌擔任麟州知府,並自告奮勇書寫發往汴梁的文書。

在神木寨出事後,韓縝增派何灌前往時,徵求了趙煦同意,他就以河東路經略安撫使的名義往中樞上了奏章,舉薦何灌擔任麟州知州,如今再加上天子文書,這任命板上釘釘了。

很快,韓縝那邊審理麟州知州姚洞國吃空餉一案也出了結果,姚洞國叔侄因吃空餉導致神木寨守城兵源不足,被西夏衛慕氏的一支部族劫掠,造成嚴重後果。

其他還有諸如貪墨廂軍糧餉、欺壓番兵等惡劣事件,數罪併罰,兩人判處斬立決,家產充公用來招募新的兵士,及補償其他因之受難的禁軍、廂軍將士和百姓,其家人流放兩千裡到湖南安置。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