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武侯穿越宋哲宗

第39章 真定曹氏

進入十一月後,位於大宋最北端的河北諸路對比中原等地實則提前進入了寒冬臘月,呼嘯的西北風很快就帶來了連綿的大雪。

位於真定府行唐縣境內的獨羊崗是宋遼邊界的邊陲小鎮,此地在施行保甲法之後,地方上話事人自然就成了都保劉桐,他也是之前的里正衙前。

劉桐現年三十九歲,出身本地大族,因地處邊關,此地民風豪放,他幼時讀書不成,也就開始做邊關地區的豪放遊俠。其人仗義疏財,豪放不羈,在行唐縣闖出了不小的聲望。

其後回鄉做了都保,在任上可謂盡職盡責,多次率保丁打退契丹人的小股劫掠。

這日傍晚大雪紛飛,劉保在自家莊內宰殺肥羊款待一眾朋友兄弟八九人,酒過三巡,劉保突然扶須長嘆,“諸位兄弟,哥哥我因不欲眾鄉親多交保錢惡了那禁軍指揮使潘仝,如之奈何?”

“哥哥怕他作甚?這保錢本就扯淡,他們禁軍是朝廷發餉,為國鎮守邊疆。如何還讓俺們再交保錢?若是那廝再鬧騰,俺替哥哥一刀剁了他的鳥頭。”一個黑鬍子大漢放下大口啃著的羊腿,拍案而起。

這話一出,劉保連連擺手,“人家到底是朝廷命官,麾下也有好幾百兄弟,先不說殺不殺得掉,就是殺得掉也不能幹這事,總不能為了這麼個敗類我們兄弟都落草為寇吧!”

眾人聞言也都覺得有理,唯有那黑鬍子大漢仍憤憤不平,“殺不能殺打不能打,那這保錢一年比一年高,又當如何?”

劉保聞言也是頭疼,最開始這潘仝收的保錢也還好,半年為期一戶一百文,短短三年不到已經漲到一戶八百文。

本地鄉民承擔著同其他地方一樣的賦稅,偶爾還會被契丹人劫掠,生活本就很苦了,現在還要承擔著子虛烏有的保錢,試問這麼下去誰還能在這邊疆活下去?

“哥哥,我倒有一個辦法。”這時桌角一位一直沒有開口的文士模樣的人起身拱手道:“我老家有一遠房親戚是真定曹氏族人,現今曹氏子孫多在軍中任職,我們何不備些薄禮,求他們在軍中通融一二。”

劉保聞言不由眼前一亮,一拍大腿,“哎呀兄弟,早說你有真定曹氏這條路子啊!若能有曹氏子孫相助,那區區禁軍營級指揮使有何懼哉?”

他在這北疆一帶遊蕩數年,知道真定曹氏大名可謂如雷貫耳。

真定曹氏的祖上可追溯到大宋開國元勳曹彬,曹彬平滅後蜀、砥定江南,位極人臣自不必說。其之後的累世子孫雖再無他這等不世出的人物,但也多數在軍中任職,鎮守地方。

其孫女曹氏也在後來嫁於仁宗趙禎為皇后,歷仁宗、英宗、神宗三朝,為後四十六年,主政時期長達十六年,曹氏家族在這期間恩蔭為官、升官、加俸者達一百八十餘人。

到了最近的年輕一代,曹誦年方二十一歲就在軍中享有盛名,其他曹氏子孫也多是軍中將校。

不客氣的說真定曹氏是河北四路第一家族一點也不誇張。

不過,劉保也知道就他這能耐肯定是觸碰不到曹氏正房的,所謂的遠房親戚血脈應該也是三代以上了。

但是,就這也就夠了,能用曹氏大名稍稍震懾那潘仝就是他的訴求了。

“這樣,這事宜早不宜遲,我現在就備著禮物、錢帛,你帶上到你那親戚家。不求別的,只求能把我們獨羊崗的真實情況反應一二,讓上層能稍稍管一下這些沒有法度的底層將官。”劉保起身喚來管家,讓他取了點細軟和一些貂皮人參包起來交給那文士模樣的兄弟。

“士明,”劉保拍著那文士的肩膀,嘆道:“這是兄長的全部家底,事關幾百戶百姓的生計,成與不成就看你了。”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