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武侯穿越宋哲宗

第38章 北上

後勤輜重準備的速度比預想的要快,不到三日時間,在永安縣衙的配合下,多達兩個月的糧草就籌集妥當。棉衣等物也在多家店鋪及百姓的相助下交付了。

於是,趙煦也就沒再多做停留,辭別宗澤帶著大軍上路。這一次他沒再選擇乘坐馬車,而是與眾人一同騎馬而行。

在行軍的安排上仍是种師中在前方開路,王厚殿後。

不過,這次因為攜帶了巨量的糧草輜重他們行軍的速度不如出汴梁時那般快了,一天大概行五六十里。

大軍向東北方河北東路疾行,準備先取道大名府。

大名府全名北京大名府,是大宋四京之一,雖然不是抵抗契丹的前沿陣地,但卻是名副其實的北方軍事重鎮。

當然,作為四京之一,河北東路路治,遙領北京、澶、懷、衛、德、濱、隸等州軍。大名府必然是天下最繁華的地方之一,也是路、府級地方大員的辦公居住之地。

若是趙煦帶著三千騎兵進入大名府,要瞞過這些地方大員那是不可能的事。

因此,這次所謂取道大名府卻是借路,便是趙煦也不打算進去的。

眾人晝行夜伏,過諸多縣城而不入,連續行軍十多天終於在一日傍晚抵達大名府地界,不過距離城池還有四十多里。

“殿下,大名府近在咫尺,等過了這座重鎮,再向北就是真定府,北方抗遼的前沿陣地了。”种師中一邊坐在篝火旁烤著打來的野味一邊說道。

“我記得這北京也是為了抗遼,才設定的,可惜這麼多年了,抗遼事業未有寸進。所謂的戰爭打與不打全看契丹人的臉色。”趙煦望著大名府的方向,不由嘆了口氣。

北京大名府是大宋四京中設立最晚的,宋建立之初,沿五代舊制,以開封府為東京,以河南府為西京。

宋真宗景德年間以太祖皇帝曾任後周歸德軍節度使所領之宋州為帝業肇基之地,升為應天府,稱為南京。

開封府、河南府和應天府不是以舊制設立,就是有太祖發跡之地的身份加成。

但北京應天府的設立可以說是偶然了。

仁宗朝慶曆二年(公元1042年),契丹人在燕京一帶,集結重兵,伺機南侵。訊息傳到東京汴梁城一時間朝野震動。

宋仁宗在一些大臣的建議上想遷都到洛陽河南府,憑藉洛陽周邊險峻的地形固守。

不過遷都派和主和派都被一位強硬派說服,時任宰相的呂夷簡奮力阻止眾人,並分析倉促間遷都洛陽,使契丹人不費吹灰之力渡過黃河天險。到了那個時候,洛陽城池再堅固,也難抵擋敵人的大舉進攻。並指出契丹人是“畏壯侮怯”,遷都洛陽,是向敵人示弱。在這危機時刻該建都大名府,表現出官家御駕親征的決心,只有這樣才能徹底挫敗契丹人南侵的圖謀。

宋仁宗採納了他的建議,增設大名府為北京,在城內設立宮城,並大舉增築外城。

如今數十年過去了,大名府雄壯依舊,可惜北方契丹的威脅也依舊。

“殿下,臣以為北方契丹人之威脅固然算是如芒在背。但朝廷仍不如先取西夏,掃蕩了西北威脅,到時一路出真定府,一路出太原府,北方失地未必不可收回。”王厚從种師中手裡接過野味,用小刀切了一大塊肉遞給趙煦。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