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安海在陳小蘭家吃過晚飯,又先後去陳小真、黃孔復、葉德邦三位學生家裡坐了一小會兒。
他向各位家長通報了他們子女的學習表現,並著重提醒近期有賊仔進山試圖誘拐少年兒童,請求家長加強防範。
這個年代的山村,老師家訪的目的不是為了通報實況,而是透過建立私交、表揚學生優點等手段提升家長信心,最大程度避免輟學。
晚上9點,天上的星月與地面的手電光斑陪伴著他回到夏厝。
他沒有急著回家,而是走到老供銷點,在月色中丈量著自己新得的地盤。
這是一座三開間的一層瓦房,總共三百多平,壘石為牆、圓木作柱,朝南的正面則全是可拆卸的木板。
空置兩年多,鼠咬蟲蛀,部分木板已經朽壞。
想要利用起來,還得好好整修一番。
其實直到1987年,這裡還是這片大山的經濟中樞。
以夏厝為中心,遠近二十來個自然村,巔峰時一千兩百多戶人家、近萬人口,主要透過它與外界發生經濟聯絡。
但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當平原地區公路四通八達、電線穿牆入戶,它就這樣被廢棄了。
謝安海決定把它重新盤活。
他繞著屋子緩緩踱步,在腦海裡勾勒藍圖。
前世,1991年到2000年期間,這片山區的壯勞力陸續外出打工,此後10年只有部分老人堅守故園。
但2010後,青壯年又大量回流,在家鄉飼養雞豬牛羊、種植野菜草藥、加工菌菇筍乾,或者開民宿、辦農家樂、搞鄉土旅遊,一片蒸蒸日上。
只要提前做好產業佈置、擴大影響力,爭取早幾年通電通路,讓家鄉能夠留住人口、少走些彎路,未必不能實現心中野望。
外出打拼,就算再厲害,前期也得給人當牛做馬、看別人臉色。
不如紮根鄉土開創一番事業,從始至終都當老闆。
何況老師這個身份,能在山區織就一張龐大人情網路、建立崇高威望,給事業發展帶來許多便利。
自家的山貨貿易是根基,下一步就要在家族公司的框架下,延伸觸角,透過經濟利益把夏厝三姓村民給充分聯合起來。
讓大家都有錢賺,他們也就有錢消費、有錢擴大農業和林業生產,本就安土重遷的村民也就不會輕易離開。
自家山貨的貨源就不成問題,即將開張的雜貨店生意也能良性發展。
自己就能賺得更多,越賺越多。
經過葉德育一事,警方已經正式介入,雲鶴幫總該縮起尾巴消停一段時間,讓自己能夠專心搞經濟了吧?
他臉上露出微笑,邁著輕鬆的步伐往家裡走。
爬上小山崗,踏進大竹林下的青石板路,他便聽到前方傳來歡聲笑語。
他定神一看,只見四個姑娘打著兩盞燈籠,兩兩挽著手臂迎面走來。
前面是年紀較小的楊盼盼和林雲珍,後面是謝靈芳和許靈姝。
“阿哥!”
楊盼盼歡呼一聲,放開林雲珍跑了過來,到他面前剎住腳步,抬頭道:
“你回來啦,我們剛從阿嫂房間出來,她一直在唸叨你呢!”
說到這裡她壓低聲音:
“哥,二哥他說漏嘴啦,嫂嫂已經知道那個葉德育不僅想破壞咱家的生意,還想陷害你,你回去小心點!”
“好,我知道了,謝謝小妹通風報信。”謝安海笑著摸摸她的腦袋。
說話間,後面三人也加快腳步走上前來,紛紛開口。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