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還是抽調了邊關用於進攻的幷州狼騎,只留下用於防守的邊軍步卒。
這也是為何呂布他們身為邊軍,卻出現在洛陽周圍的原因。
呂布將自己與丁原麾下幷州軍的關係向李儒說明。
隨後他向李儒嘆息道:“文優此謀,我也有過考慮,只是我與他們確實關係淺薄,想招攬他們怕是不易。”
李儒依然微笑,並未像呂布預料的那般失望,而是頗有自信地說道:
“主公且寬心,只要主公與他們並未交惡,儒便有信心勸說他們投靠主公。只是,儒需要主公答應一個條件。”
呂布大喜:“文優若能將他們勸降,我必將奉文優為我軍謀主。不知文優需要什麼條件?”
李儒聽到呂布許諾,同樣欣喜不已:“儒必不負主公所託。
儒需要主公答應,他們投靠主公之後,主公要給予他們與心腹相同的待遇。”
“都是幷州子弟,我自然不會虧待他們。”
呂布自然而然地說道。
隨後他卻又覺得不對,皺起眉頭向李儒解釋:
“不過,文優,你也知我之志向,我麾下計程車卒,未來定然來源廣泛,我會盡量對他們一視同仁。
我對幷州兄弟自然更加親近,但在待遇上卻並不會有什麼優待。
這一點,即便是如今我麾下的幷州狼騎,也是一樣。”
李儒愣了一下,隨後點頭稱讚:“主公英明,儒明白了。”
這個時代鄉黨觀念異常濃厚,呂布卻能有摒棄這種觀念的想法,足見他囊括寰宇的胸懷與志向。
此時,呂布的這種行為或許會對李儒招攬幷州軍有所阻滯,但在未來,絕對會為呂布自己帶來莫大的號召力。
聽完呂布的解釋,李儒對勸降幷州軍,仍舊信心十足。
大家待遇都一樣,那就都是心腹嘛,這樣也不是不行。
李儒告辭離開之後,呂布又在原地坐了片刻。
從李儒所說大漢稅收的問題,他就意識到,大漢在黃巾之亂之後,雖然表面上看,還保持著穩定與完整。
但實際上,即便不算各地遺留下來的龐大黃巾匪患。
僅僅是此前為了剿滅黃巾之亂而下放地方的募兵權,其實已經讓地方上計程車族豪強更加壯大。
他們把持著地方上的土地、人口、官府、軍隊,除了欠缺名義上的承認,已經和一個個小諸侯相差無幾。
也就是說,其實在黃巾之亂之後,大漢已經拉開了諸侯並起的序幕,到此時,他們已經默默發展了五年……
‘真實世界的情況果然複雜,遠非史書上的三兩行文字所能概括,後世的推斷與猜測中,更是有太多謬誤。’
呂布心中感嘆,也再次提醒自己,千萬不能小看了古人。
呂布自省片刻,拿起李儒送來的名單,檢視起來。
這上面是呂布讓李儒幫自己統計的洛陽年輕官吏名單,他要在這裡找找,看有沒有名流青史的大才。
按照常理,洛陽是大漢絕對的政治中心,這裡必然聚集了眾多賢才,其中應該有不少會成為未來那個混亂年代舉足輕重的人物。
果然,沒多久,呂布就在名單中找到了兩個熟悉的名字,而且是一對叔侄——荀彧荀文若、荀攸荀公達。
他們現在竟然一起在京城做官?
這可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