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無雙呂布,我代董卓做權臣

第54章 萬年長公主

呂布一路步行,親自送劉嫻回她所居住的偏僻宮殿。

一路上兩人沒有多言,呂布鄭重嚴肅,目不斜視;劉嫻與他並肩,拘謹羞澀,又時不時抬頭偷偷打量呂布的側臉。

夕陽照在兩人身上,在兩人周身籠罩了一層金輝,頗有英雄美人的眷侶之感。

“殿下,宮中若有所需,可隨時派人尋我,我會盡量為殿下解決。我就先行告退了。”

劉嫻望著呂布離開的背影,久久失神。

良久,她才喃喃自語道:“希望你能說到做到,我的……夫君。”

隨後幾天,洛陽在那場動亂後終於難得恢復了平靜。

這幾天裡,呂布在太傅府,與司空劉弘、大司農周忠確定了軍隊的糧餉問題。

他也在光祿寺,與楊彪完成了工作的交接。

光祿寺下轄的眾多官吏,也確實如李儒提醒的那般,對呂布頗多挑釁,想要透過對抗呂布獲取未來更進一步的聲望。

但呂布根本不加理會,甚至此後幾天也沒再到光祿寺去,而是將光祿寺中的事務交給了副手光祿寺丞負責。

呂布還暗中接受了少府陰修的投靠,在與何太后一番日以繼夜的交流之後,呂布獲得了皇傢俬庫的處理權。

他從中獲得了不少錢財,算是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除此之外,呂布最重視的新軍制已經大體完成,並且在皇宮內的幷州狼騎與飛熊軍中進行了試行。

呂布為士卒們講解了新軍制的具體內容之後,得到了士卒們的一致歡迎。

按照新的軍制,他們不僅獲得了更加清晰、公平的晉升途徑,就連最基礎的糧餉,在勳位(類似現代的軍銜,脫胎於爵位,但實際地位遠低於爵位)提升後也能拿到更多。

而且,按照新的軍制,軍功的獲取方式也變得多種多樣,不再只侷限於戰爭,這也讓士兵們看到了更多希望。

不過,在推行新軍制時,呂布也發現了一大弊端,那就是它對文吏的要求相當高。

畢竟按照新軍制,士兵們的勳位隨時可能變動,糧餉發放時也需要進行核對計算。

這還是在已經有了紙張的情況下,如果一切還以竹簡來做,呂布的新軍制幾乎會變得無法推行。

畢竟,新軍制的勳位關聯的是糧餉,需要經常記錄和計算,而不像軍功爵制度那樣,立功之後是直接賞賜土地。

得虧李儒為呂布推薦的那十來名文吏,否則呂布的軍改還不知道要拖到什麼時候。

這幾天裡,照常又舉行了一次朝會。

不過經過了前兩次朝會的爭鋒與妥協,這次朝會就和諧了許多。

不僅幾乎沒有什麼爭論,也並未涉及什麼重大事件,只是按照五日一朝的規矩,例行朝會而已。

當然,表面的和諧不代表各方暗中沒有動作。

楊彪升任三公之後,開始串聯起弘農楊氏以前的門生故吏,逐漸以他為核心,形成了一個新的朝堂派系。

在司徒府中,他也積極招攬了一批士族子弟作為下屬掾吏。

劉虞決定與呂布結盟之後,也開始拉攏那些出身偏低、心向漢室的官員。

但他並非以自己為核心,而是以劉辯作為領袖、以呂布作為支柱,形成了一個匡扶漢室的派系。

只是這個派系魚龍混雜,凝聚力並不強。

至於司空劉弘,他沒什麼野心,不動如山,只操心著自己司空府的那一畝三分地。

其實,在東漢時期,三公的象徵意義遠大於實際權力。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