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城,荀氏府邸。
這座府邸面積不大,只能算是一個小院。
這裡是潁川荀氏在洛陽的產業,為的是方便自家子弟在洛陽的歷練與生活。
此時,小院的一座廂房中,兩名年輕士子正在交談。
“公達,你當真決定辭官歸鄉?”
說話之人二十多歲,一副謙謙君子模樣,說話也溫潤如玉,不急不徐。
被他詢問之人年齡略長,氣質儒雅堅毅,正在收拾案几上的竹簡。
這二人中,君子模樣者,名為荀彧,字文若,被贊為有“王佐之才”。
未來他會幫助曹操定鼎中原,是這個時代最頂級的內政人才之一,堪稱這個時代的再世蕭何。
年長者名為荀攸,字公達,乃是荀彧的族侄。
他從小就有識人之能,未來在曹操平定北方的過程中,一直作為謀主,在戰略戰術上,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此二人,都是這個時代最頂級的人才。
但此時,兩人談論的,卻是逃離洛陽這座帝都之事。
“不錯。文若,我勸你也儘早離開洛陽這是非之地吧。”
荀攸一邊收拾東西,一邊勸說自己這位族叔。
兩人雖然差了輩分,但年紀相差不大,相互又認可對方的能力,所以關係很好,私下裡也向來以表字相稱。
聽到荀攸的勸說,荀彧卻遲疑了一下,隨後說道:
“公達何不再觀望一番?我觀那呂奉先並非梁冀之輩,更不是何進之流,反倒有竇武之風,未嘗不能中興大漢啊!”
荀攸聞言停下手中動作,轉身看向荀彧,眉頭漸漸蹙起:
“文若,我勸你早點看清現實,不要再抱有過多幻想了。
你並非看不明白局勢之人,如今袁氏的所思所求,呂奉先的所作所為,朝堂上的你爭我奪,地方上的割據自立,都是顯而易見的事情。
大漢已經從根子上腐朽,你為何還要抱有那不切實際的念想?”
荀彧聞言,沉默良久。
隨後嘆息說道:“公達所言,我豈不知。然而大漢養士四百年,在這危難之際,我等豈能棄之不顧?”
荀攸也沉默片刻,隨後還是決絕道:“智者不會逆天而行。
大漢早已腐朽,未來是屬於我等士族的時代,我等更應該為荀氏未來的壯大而努力。
文若,你才能遠勝於我,卻莫要自不量力啊……”
荀彧默然,久久不答。
良久,他才說道:“公達,既然你已經做出了決定,我也不再勸你什麼了。
不過,我卻還是想試試。呂奉先此人確有不同,你也說過有些看不透他,或許未來,他真能改變大漢的局面也說不定。”
荀攸道:“你這無異於與虎謀皮。
那呂布乃邊關惡虎,縱然有些小手段,終歸難登大雅之堂,本質更是反覆難馴。
便是那董仲穎又如何?袁氏自詡掌控,關鍵時刻不也有反噬之意?
更遑論呂布這頭惡虎的脖子上,又何曾有人給他戴上枷鎖?
這樣一個人物,你當真相信,他會是那個復興大漢之人?”
荀彧明白,荀攸所言句句在理。
但從小所學的那些儒家經典,讓他不能眼睜睜看著大漢就此沉淪,而自己卻什麼都不做。
若是朝堂當權者倒行逆施,看不到任何希望也就算了,現在分明還沒到那個地步,他又怎能捨棄的那般決絕?
“公達不用再勸了,家族有眾多師長、有你護持,我沒有什麼可擔心的。
你也不用擔心我,若當真事不可為,我也不會強求。”
荀攸看向他的眼瞳,見他目光堅定,嘆息一聲也不再勸說,繼續收拾起自己的竹簡。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