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樂宮中,燭火通明。
太后何蕊與天子劉辯坐於御榻之上。
劉辯一如既往的怯懦,精神倒是有了些好轉。
何蕊則按照呂布之前的叮囑,及自己切身的體會,為劉虞講述著自己與劉辯共同經歷的那一番恐怖的戰亂,和痛苦的逃難。
隨著她的講述,劉虞的神情越來越凝重。
他成長的時代,已經是士族士大夫佔據了天下大義的年代。
數十年來,他一直以士大夫的視角看問題,立場實際上已經有了極大的扭曲。
就比如之前,袁氏主導的“十常侍之亂”,他們甚至攻入了皇宮,造成了天子與太后出逃荒郊。
劉虞站在士大夫立場,雖然也覺得有些過了,但為了剷除禍亂天下的宦官,也不得不如此行事。
但現在他反過來從皇權、從宗室的角度去看,卻是發現了問題所在。
正如之前呂布所言,除掉宦官並不困難,尤其是在天子性格懦弱,年紀也小的情況下。
此時本應是外戚大將軍何進站出來穩定朝綱,庇護天子和太后,讓劉辯有充足的時間學習、成長、進步,最終親政。
宦官在這個過程中,基本沒有多少反抗能力可言。
但眼下這件事發展成了什麼呢?
何進、何苗兩兄弟死得莫名其妙。
十常侍固然被殺,但皇宮中所有宦官亦悉數被殺,造成了宮中無人可用。
皇帝和太后更是被脅迫著逃亡荒郊,不僅經受了磨難,更是極大喪失了皇室的顏面。
現在洛陽民間甚至傳出了這樣的童謠:帝非帝,王非王,千乘萬騎走北邙。
足見此事對劉氏皇族的聲望影響之大。
回過頭來仔細想想,這一場動亂誰是最大的受益者?
毫無疑問是滿朝公卿,他們幾乎沒有遭受什麼損失。
而這滿朝公卿之中,袁氏正佔據著最關鍵的一些職位,他們的門生故吏更是遍佈天下。
這還多虧了呂布這麼一個“莽撞人”救了天子和太后,成為了皇室最後的屏障。
若是讓袁氏培養的董卓控制了天子,又或者他乾脆直接……
後果真是難以想象!
想到此處,劉虞不由轉頭看了呂布一眼。
他的目光在欣賞中卻是帶上了一抹感激,隨後他的目光中便被怒火充斥。
“老夫卻是從未想過,以忠於天子自居的袁氏,竟能有如此大逆不道的謀劃!
好一個袁隗袁次陽,好一個汝南袁氏!好啊!好啊!”
何蕊將自己所知的來龍去脈,和自己的親身感受講述完畢。
劉虞不顧禮儀,憤而起身,卻是將劉辯嚇了個激靈。
何蕊安撫了兒子,起身向劉虞施了一禮道:
“還請太尉冷靜,莫要因憤怒而失了理智。本宮與辯兒還需太尉護持,才能免遭豺狼毒手啊!”
劉虞回過神來,連忙向何蕊和劉辯行禮:“是老臣失禮,望太后和陛下恕罪。”
“太尉無須多禮。”
何蕊看了一眼訥訥不語的劉辯,又說道:“太尉,辯兒身體虛弱,卻是不方便長時間議事,你看……”
劉虞看了眼劉辯,心中又不自覺嘆氣。
“老臣恭送陛下。”
“皇……皇叔,有……有事與母后、呂……呂將軍商議便是。”
劉辯勉強說了句話,便被貂蟬帶著幾名宮女護送離開。
劉虞見此,再次嘆息。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