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道聲音匯聚成洪流,撞在石牆上,又反彈回來,縈繞在靈根周圍。
……
林昌山繼續著年祭,下面就是對族人說的了。
“靈根與我締結血脈之契後,只要在村子裡,修煉速度都會有所增加半成”
“另外靈根方圓五丈內,還有五個專屬位置,比別處快近一成。”
“日後待靈根再次晉升,增幅還會增加。”
族人中響起低低的抽氣聲,半成增幅或許微弱,但對掙扎在鍛骨、內息境的他們而言,已是天塹上的橋樑。
“我跟德宏爺爺商量過了,這五個位置,優先給明字輩的青壯——明亮哥、明文哥,還有我爹。”
“你們是狩獵隊的主力,需要儘快提升。”
“剩下兩個,給快突破內息境的族人,輪流修煉。由德宏排班。”
林明亮等人挺直了腰桿,掌心的老繭在寒風中微微發燙——他們懂,這不僅是恩賜,更是責任。
黑風谷的土地解凍後,開荒、耕種都需要強勞力,青壯的實力提升了,才能護住靈田與泉眼。
“還有一事,關乎林家命脈。”
林昌山話鋒一轉,
“微劫後咱只剩六十人口,要守靈根、拓家業,人丁是根本。”
從今日起,族裡設‘育子獎’:孕婦每月多領兩斤靈米,靈液優先供給;生下孩子的,每月再獎二十斤獸肉,男孩女孩一視同仁!
劉英等幾位育齡婦人眼睛一亮,她們清楚,靈米與靈肉如今是可是稀缺物,更別提靈根的靈液了。
林德宏的妻子王彩蓮抹了把淚,笑道:“好!好!這規矩立得好,咱林家的根,才能扎得更深!”
“往後,家族會設立“貢獻值”。
“狩獵得多、耕種得好、護窯有功,懷孕生子,突破境界……凡是對發展壯大家族有利的,都可記“貢獻值”。”
貢獻值能換額外的靈米、獸肉、靈棗,甚至優先使用修煉位置。貢獻值高的,可以優先。我會與族老們定下具體細則,再行公佈。”
……
一直到中午,年祭才結束。
林家人的腳步也輕快了許多。
林昌山站在棗樹下,望著族譜上的六個字,只覺丹田處的契約紐帶暖意融融。
他知道,這只是開始。
有靈根庇佑,有族人同心。
棗根窯的炊煙,定會在黑風谷的風雪中,一年比一年旺盛。
……
林玄的意識在樹幹中舒展,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清明。
他能“看”到林家人血脈中湧動的生機,那不是單純的氣血,而是帶著“德”的厚重、“明”的堅韌、“昌”的蓬勃,像六條支流匯入大河,奔湧著湧向未來的“世、承、啟”。
他能“聽”到他們對新生命的期盼、對修煉的渴望,這些意念不是散亂的,而是被“族譜”這根線串在一起,形成一股凝聚的氣運,纏繞在他的根系上。
他知道,契約從來不是單向的給予。
林家以血脈為引,以族譜為綱,將整個家族的氣運與他繫結——這不是依附,而是獻祭般的聯結。
他們把“活下去、傳下去”的信念,刻進輩分的字裡,融進對靈根的祭拜中,而他則以靈韻為饋,護這份血脈延續。
這讓他想起洪荒時的碎片記憶:先天靈根從不獨活,瑤池的西王母與蟠桃,五莊觀的鎮元子與人參果,西方的準提與菩提樹……
原來“共生”二字,從來都是天地間最深的道。
寒風漸歇,一縷陽光穿透雲層,落在靈根的枝椏上。
林玄能“感知”到枝梢的新芽正在萌發,好似與林家的血脈一起,迎接著即將到來的春天。
芽尖沾著的冰晶融化成水珠,順著葉脈滑落,像一滴凝聚了血脈與靈韻的露水。
這嫩芽,是他的新生,也是林家的新生。
棗根窯的年祭,以一種從未有過的鄭重,拉開了林家與靈根共生的新篇章。
林玄知道,這篇章的字裡行間,已刻下了“血脈同輝”的印記——他的根,將與林家的血脈一起,在這片土地上,扎得更深,伸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