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坊區統一,以後收拾起來也方便。都設在南城,離商業區也近,做好了隨時可以送過去。”
銀白色光帶圈出東城。
“東城是商業區,建百間商鋪,每間分前後,前賣貨後住人。商鋪前路寬三丈,青石鋪就。商業區中間建‘交易大廳’,一些大交易在廳裡辦。”
林昌山目光落在圖紙細密的黑線,藍線上,線條從內城延伸到外城:“玄祖,這些線條是……”
“地下管道。”
林玄笑了,“藍色的是供水管道,從地脈水引到各個水井裡;黑色的是排汙管道,從每戶引到谷外汙水坑。坑用‘指地成鋼’封邊防滲地脈。管道全用青石,‘導引’裹地脈能量防堵防漏——以後再不會汙水滿街流,夏天也沒臭味。”
“還有城外靈田。”
林玄指尖掃城西城北。
“20裡外全開墾成靈田,水渠我到時候也會弄好。靈田按‘十畝一組’分,每組配水車,澆水不用人挑。”
林昌山激動得攥緊拳頭。
“玄祖,這麼大工程,需要的時間太長了。”
“這點你不用擔心。”
“我會先在東邊20裡外建一些臨時安置點。”
“你通知所有人,三天內搬去20裡外臨時安置點,空出20裡內的區域。”
“另外這幾天我先用神通把已經耕種的靈田催熟。你通知村民們儘快收割。”
“收割完成後,糧食也都先放在臨時安置點。”
“我有神通相助,要不了幾天就能完成。”
……
林昌山都驚呆了,“幾天就可以了?”
愣了下,然後用力點頭:“我這就安排!保準不耽誤!”
接下來的幾天天,棗雲坊市忙而不亂。
老人們捨不得舊石屋,仍顫巍巍打包。
老張頭把靈草籽包在布兜裡,說要種新院菜園。
孩子們蹦跳著幫忙,唸叨“新住處有水井,能喝甜水”。
工坊的人更忙,趙炎把聚靈丹小心裝瓶,王鐵搬鐵錘鐵砧去臨時棚,林墨捆好符紙怕耽誤活計。
青壯們則抓緊時間收割糧食。
……
林昌山和齊峰每天在安置點與內城間跑,安撫情緒查進度。第七天傍晚,內城終於搬空,只剩空蕩蕩的舊石屋和土路,等著改造。
……
當夜,臨時安置點的村民剛睡下,就聽見遠處“轟轟”響。
不是獸潮嘶吼,是沉穩有節奏的震動,像地脈在呼吸。
沒人睡得著,都爬起來往內城看。
漆黑夜裡,內城上空泛著土黃色光罩,光罩裡,無數青石從遠處黑石坡飛來,像發光的鳥排成佇列,緩緩落在內城土地上。
“那是玄祖的神通?”
有人小聲說,話音剛落,地面土塊自動平整,低窪被填,凸起被削,彎曲土路漸漸變直。
林玄正全力調動三大神通。
先用“導引”啟用百里地脈,土黃色能量順著支流湧向內城,地面形成巨大能量網,每個節點對應規劃圖上的房屋、道路、管道。
接著“鞭山移石”發動——百里外黑石礦裡,丈許青石被牽引過來,先落靈根廣場切成石板鋪地,再調小青石堆房屋地基,每塊石頭嚴絲合縫,像尺子量過。
地基成型後,“指地成鋼”運作。
地基青石泛淡金光暈,散去後堅硬如鐵,自動拼接成牆體,預留門窗位置,窗框紋路都清晰。
屋頂瓦片是青石切的,被“鞭山移石”精準鋪在房樑上,縫隙用融青石填補,嚴絲合縫不漏雨。
地下管道鋪設更驚人。細長青石管從地下冒出來,像黑色的蛇順著路線延伸。供水管道粗如碗口,排汙管道更是一丈那麼寬,每根都用“指地成鋼”加固,介面被能量熔合,無一絲縫隙。
管道還自動連到每戶靈井和排水口,角度剛好保證水流順暢。
道路從靈根廣場向外延伸。
三丈寬主路,青石切成三尺長石板鋪在平地,縫隙用靈韻泥土填補,平整不滑。
一丈寬支路連到每戶門口,路旁預留靈樹坑,坑裡填好帶靈韻的土。
城西城北的靈田也在改造。
“鞭山移石”整平土地成方田壟,“指地成鋼”加固田埂留排水孔,灌溉渠從清溪河延伸,渠邊青石砌成,渠水在“導引”下流進靈田,流速剛好。
天快亮時,神通聲響漸小。
臨時安置點的村民按捺不住,跟著林昌山往內城走。
剛到內城邊緣,所有人都愣住了。
眼前不再是零散舊石屋和土路,而是規整城池。
靈根廣場青石板平整,中間靈泉池泛金波,池邊圍青石欄杆。
廣場外圍,居民區,兩進院石屋整齊,玄祖甚至還細心的給每個院子排上了號。
南城工坊區,工坊的五間房連在一起,每間都留著兩扇窗的空位,牆上還鑿了幾個小孔,方便後續掛工具。
東城商業區,百間商鋪的框架排成兩排,中間留著三丈寬的路,交易大廳的弧形屋頂在晨霧裡透著淡金,格外顯眼。
地下管道雖看不見,但水井裡的水清澈可見。
城外靈田,田埂整齊,渠水緩流。
……
“這是咱們的新住處?”
老張頭拄著柺杖,走到原居民區石屋前,摸了摸牆壁。
堅硬光滑,似乎還帶著暖意,他眼圈一紅。
“俺活七十歲,從沒住過這麼好的房子。”
趙狗蛋拉著阿爸衣角,“阿爹!水井裡的水!能喝嗎?”
趙阿爹笑著點頭。
趙炎最急,拉著陳瑤往煉丹坊跑。
剛進製作區的框架,他就張開手臂量了量。
“夠寬!放三個陶爐都夠!旁邊那間小的當原料儲蓄區,咱們回去搭些木架,把靈草分類放。整理區再弄個竹篩,篩靈草的土!”
陳瑤也笑著點頭,指了指牆上的小孔:“這裡能掛鐮刀,收靈草時方便。”
王鐵則跑到煉器坊,看著空蕩蕩的製作區框架,忍不住揮了揮拳頭。
“這地方夠大!俺們把鐵砧搬進來,再用黏土砌個風箱,以後鍛打三階獸骨都有地方!原料區能堆鐵礦,成品區弄個木架放短刀長矛,齊活!”
林墨走進位制符坊,看著分割好的四間小房,眼裡亮得驚人。
他走到製作區,蹲下來摸了摸地面。被“指地成鋼”壓得硬實,卻沒鋪磚,“正好!咱們自己鋪青楠木案臺,案臺能順著靈韻走,畫符更順!原料區放符紙符墨,成品區疊靜心符,以後再也不用擠在舊棚裡了!”
村民們的驚歎聲、議論聲此起彼伏,有人已經開始盤算怎麼收拾自家院子。
這家說要在後院搭個雞棚,那家說要在前院種棵靈桑,孩子們則圍著新居民區的框架跑,說要找最好的位置搭木鞦韆。
林昌山站在靈根廣場上,看著眼前的一切。
整齊的房屋、興奮的村民、上空流轉的金黃靈韻,還有遠處靈田裡緩緩流動的渠水。
他轉頭看向靈根,葉片在陽光下閃爍,金紋流轉,彷彿在回應村民的喜悅。
“玄祖,您做到了。”
林昌山在心裡說。
“棗雲城,真的成了。”
遠處天際線,太陽慢慢升起,金色陽光灑在棗雲城青石路上,灑在村民笑臉上,灑在靈根葉片上。
這座用神通建成的城,在黃脈靈根護佑下,正迎來新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