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回到自己營部的王根生這才發現,他的三營居然多了不少人,讓三營都已經滿編了。
而一打聽這才知道,原來這是劉家村,以及劉家鎮上的好多人在聽說八路招兵的時候就都跑了過來要當兵打鬼子。
所以不過短短四五天的時間,孔捷的這新二團就已經招滿人了。
現在的新二團人數已經達到一千多人了,每個營也都有三百多人。
而現在王家村外,那訓練的新兵也是熱火朝天的,不過這樣也就是新二團的極限了,沒辦法因為就算再想擴編,也已經沒有槍支給新兵提供了。
打完劉家鎮所繳獲的槍支也就五百來支,就算加上上次全殲的那個鬼子中隊,步槍加起來也不到七百支所以能夠讓新二團滿編已經是很不錯了。
要是再想擴編新二團,比如和後期的獨立團那樣擴編成為有八個營的新二團,那就得主動找仗打了。
並且最好還是打那種殲滅戰,只有這樣才能獲得更多的槍支,要知道八路從抗戰初期的四萬多人到後來的一百多萬,這裡的槍支絕大部分可都是靠繳獲的。
自家的黃崖洞兵工廠在整個抗戰期間所生產的八一式馬步槍也就九千多支。
所以剩下的九十多萬支步槍自然是從小鬼子或者二鬼子手裡繳獲的了,因此王根生在穿越前就不相信網上說的那些八路在抗戰期間沒有打鬼子的屁話。
沒打鬼子那八路手裡的九十多萬支步槍哪裡來的,小鬼子送的嗎!
不過王根生並沒有去管三營新兵們的訓練,畢竟三營士兵們的訓練已經由那些老兵們負責了,三營原先那個排的老兵就已經足夠三營搞訓練了。
所以王根生也是稍微看一眼之後就拿出手雷開始琢磨著該如何把這個手雷改成反坦克手雷。
其實反坦克手雷最重要的就是聚能罩了,只需要在手雷內部加裝一個圓錐形狀黃銅材質的聚能罩。
如此就能讓手雷在爆炸的時候產生聚能效應,從而獲得高溫高速的金屬射流,如此就能夠擊穿坦克的金屬裝甲了。
說真的如果沒有這個聚能效應,那麼二戰以後的時代還是鋼鐵洪流的時代。
可以想象如果沒有聚能破甲效應,那些反坦克導彈,都會成為擺設,比如鐵拳,巴祖卡都是廢品。
消滅一輛重灌坦克可能需要裝了幾十甚至是上百千克tnt的重型導彈比如戰俘這樣的導彈直接命中才行。
所以對付重灌坦克也就只能用重灌坦克發射脫殼穿甲彈才行了。
而發射高速脫殼穿甲彈所產生的強大後坐力也根本不是戰機能夠承受的。
因此如果沒有聚能破甲效應,那麼戰爭形勢就只有鋼鐵洪流對戰鋼鐵洪流沒有其它選擇了。
要知道在沒有巴祖卡以及鐵拳之前,普通步兵反坦克的手段就只有反坦克步槍了。
然而隨著二戰後期雙方的坦克裝甲越來越厚,反坦克步槍就已經成為了擺設了。
並不是製造不出口徑更大威力更大的反坦克步槍了,而是威力更大的反坦克步槍已經超過了普通士兵的承載上限了。
威力越大就意味著口徑越大然後就導致重量越重,後坐力也越大。
因此反坦克步槍這是一條註定走不同的道路,二戰期間最厲害的反坦克步槍就是蘇嘓的ptrd-41反坦克步槍了。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