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劍之人形自走炮

第41章 聚能效應改變戰爭格局

這種反坦克步槍配合鎢合金穿甲彈能夠在百米之內打穿四十毫米厚的裝甲。

但是這樣威力的反坦克步槍在面對虎式坦克的時候卻是顯得力不從心了。

因為虎式坦克正面裝甲厚度足足有一百五十毫米,就算是側面後面也有八十毫米厚,只有頂部和底部裝甲的厚度稍微薄一點,但那也有四十毫米厚了。

所以面對這樣的裝甲,威力最強的反坦克步槍也不夠看。

然而後面根據鐵拳反坦克火箭筒改進的rpg-2其破甲深度卻是能夠達到一百八十毫米,其威力足足提升了四倍還多。

這樣的破甲能力已經足夠對付虎式坦克了。

而不管是rpg-2還是鐵拳亦或者巴祖卡之類的火箭筒其破甲原理都是使用聚能破甲原理。

因此如果沒有這個聚能破甲原理的運用,或許二戰後期還真的會出現士兵們扛著炸藥包去扎坦克的場景。

至於這聚能效應也叫羅門效應是一八八八年米嘓化學家查爾斯·愛德華·羅門在實驗中發現的。

他發現把圓形炸藥柱底部挖空,爆炸的時候能炸穿多層鋼板,而實心炸藥卻只能留下一個淺淺的印記。

其原理就是爆炸產物沿炸藥表面法線方向飛散,凹槽或空腔的設計使能量向軸線匯聚,形成高速度、高壓強的爆炸產物流,從而集中釋放化學能。

所以這種集中效應也叫聚能效應了。

王根生之所以知道的這麼清楚,那是因為前世的王根生特意查過,當然王根生也查過tnt的製造方法然而卻只是查到了tnt原名叫做三硝基甲苯,具體怎麼製備卻是沒說清楚。

只知道要甲苯和硫酸硝酸混合,但是這個甲苯是什麼玩意在哪裡弄也沒說。

畢竟王根生只是一個靠著玩飛刀走紅網路的人又不是什麼專門學化學的哪裡知道這玩意怎麼弄啊!

別的不說,在現代社會抓十個人最起碼有七個人不知道tnt怎麼製造,沒辦法在古代弄出tnt來。

也正因為如此,王根生也只能跟著孔捷打鬼子了,要是王根生的化學知識紮實,知道怎麼弄無煙火藥,怎麼弄tnt那王根生肯定直接去黃崖洞兵工廠報道去了。

不過雖然王根生不知道tnt怎麼弄,但是這九七式手雷還是會拆的。

九七式手雷並不是菠蘿形狀,而是一個圓柱形,就像一個小水杯一樣。

其上面是一個螺紋蓋子,把蓋子扭開就能看到裡面裝填的tnt炸藥了。

而蓋子上面則是黃銅製造的碰撞延遲引信王根生對於九七式手雷的改造方法也是很簡單,那就是把延遲引信的延遲去掉然後這個手雷的引信就直接變成碰撞就爆炸的碰撞引信了。

接著在手雷內部裝上用來聚能破甲的黃銅錐型藥罩,如此一來普通的九七式手雷就會變成一枚可以對付坦克裝甲的破甲手雷了。

當然說的簡單做起來就是兩回事了,如同人人都知道核能炸彈是鈾濃縮製造出來的。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