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王根生之所以說迄今為止,那是因為現在米嘓還沒有弄出那個十三噸重的炸彈,那種專門為了對付地下目標的炸彈是米軍在二零零四年才開始研發。
然後到二零一二年才開始裝備的,這種名為gbu-57的超級鑽地彈就是為了打擊敵人的地下裝置而研發的超級炸彈。
這種裝備了智慧導航模組,能夠精準的命中目標上空點,而不用擔心精度不夠從而炸偏的問題。
其鑽地能力則是能夠鑽入混凝土或者岩石層六十米以上的深度。
當然最為重要的還是其制導的精度,超高的精度制導能夠讓多枚這種制導炸彈,從同一個點進入。
也就是說在第一枚炸彈鑽入六十米的深度爆炸之後,第二枚這種炸彈能夠跟著第一枚所留下的彈洞繼續深入轟炸,如此就能迭加深度了。
不過相比於二零一二年才服役的制導鑽地彈,瑛嘓所研製的大滿貫則是在一九四五年就進入實戰運用了。
在一九四五年三月十四號的時候,瑛嘓皇家空軍首次向得嘓投下十噸重的“大滿貫”炸彈
“大滿貫”配備一個厚壁鋼彈頭,從幾千米高空投下時,能夠擊穿四十多米厚的土壤或七米厚的鋼筋混凝土。
如此巨大的穿透力能夠摧毀防禦效能最好的地下掩體,這是核武器出現之前,在實戰中使用過的重量最大、破壞力最強的彈藥。
在“大滿貫”的第一次實戰中,瑛嘓皇家空軍第617轟炸機中隊的“蘭卡斯特”重型轟炸機完美地執行了空襲任務,成功摧毀了比勒費爾得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鐵路高架橋。此前,瑛嘓皇家空軍曾經多次使用常規炸彈空襲這座鐵路高架橋,但均未成功。
而大滿貫及其前身——重五點四噸的高腳櫃炸彈,在一九四四年中期投入實戰,共生產八百五十四枚。
而大滿貫炸彈則是生產了九十九枚,其中一枚用於實驗,在二戰結束前使用了四十一枚。
其主要目標是橋樑、高架橋和鋼筋混凝土潛艇基地。“大滿貫”在戰場上的出色表現,這成為二戰後米素髮展重型航空炸彈的主要動力。
二戰後,素嘓空軍在阿副漢使用了類似當量的炸彈——九噸重的fab-9000 m-54,對阿副漢游擊隊的隱蔽洞穴造成了嚴重破壞。
在一九八八年的三個月裡,圖-16中型轟炸機向阿副漢境內目標投放了二百八十九枚重型炸彈。
而米軍則是弄出了gbu-57巨型鑽地炸彈,並且在二零二五年的六月份利用隱身轟炸機b2進行了投擲轟炸任務。
大滿貫超級炸彈由“蘭卡斯特”四發重型轟炸機搭載並投放,為了攜帶這種超級炸彈,“蘭卡斯特”進行了重大修改。除了尾炮塔之外,所有的自衛武器均被拆除。並且由於“大滿貫”無法裝入彈艙,因此拆除了炸彈艙門和部分機腹蒙皮,將其外露在機腹下飛行。瑛嘓皇家空軍轟炸機第617中隊是唯一裝備這種特殊改進型轟炸機的部隊。
被“大滿貫”炸燬的得軍潛艇基地,其頂部鋼筋混凝土厚達四點六米。儘管“大滿貫”威力巨大,仍沒有完全摧毀這座基地。
當然大滿貫的鑽地能力之所以和gbu-57相差這麼多,主要還是因為航空轟炸機的效能所導致的。
因為沒有渦扇發動機,再加上二戰時期的轟炸機運載能力有限,所以在勉強裝備了大滿貫之後,蘭卡斯特轟炸機的最大飛行高度也就變成了七千多米。
而負責投擲gbu-57鑽地彈的b2轟炸機則是能夠飛到一萬五千米的高空。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