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鳴宴過後,此次州試徹底結束。
這一刻,還滯留在州治汴梁計程車子,都是這時州試上榜之人。
分別之際,大家互相約定三年後京城聚首,方各自乘車離開。
襄陽地處汴梁西:南陽則在豫東南;王家兄弟所在漳郡,則位於豫北河內。
故,居住在樊樓,此次上榜的四名士子來自三個方向,
大家都沒有再相送,彼此作別後,便各自乘坐馬車,分別出北門,西門,南門,踏上歸鄉之途。
越大河,渡碼頭,黃土大道,一路山水迢迢……
因王聰身子依舊虛弱,故王陵等人車架行進的速度並不快。
至九月初九,寒露重陽,王家一行人,方波瀾不驚行至漳郡南門處。
兩輛車架剛到門口,便被兩名巡城差役攔下。
在兩名差役示意下,城門口,早就預備好的鑼鼓隊,煙花爆竹,噼裡啪啦,接踵而至。
至畢,兩名差役堆笑及車轅前,高聲唱道;
“恭喜王解元,王舉人,兩位老爺可是給咱們漳郡父老大大長臉了!
知府大人親自知會:待二位老爺回到郡城,第一時間帶到府衙,知府大人親自為二位老爺接風洗塵。”
每三年一屆州試,每次州試只三十人。
比之豫州各郡,漳郡並非文華錦翠之地!此次他們兄弟二人,不但雙雙上榜,他還獨佔鰲頭,拿下此屆解元,為家鄉長臉,為現官漲政績。
途中,王陵便早料到有這出,故聞言並不感到驚訝。
王陵掀開車窗,回頭,見後方車架上王聰探出頭來,便直接幫他做主,對差役說道;
“我等榜上有名,此番衣錦歸鄉,自當拜見上官父母,領情赴宴,爾等頭前領路便是。”
“小的這便領路,解元大人請跟某來。”
差役騎馬領路,一路鞭炮齊鳴,百姓紛紛圍觀,及府衙門口,王陵兄弟下車時,他對馬陵吩咐道;
“你且回去,把吾等赴宴一事稟明家主,待宴罷,迴轉府中。”
馬陵應命,帶著幾名護衛歸家,王陵和王聰,則被早已在門後等候的師爺,笑著引入後堂一處偏廳。
……
“王公子,幾年不見,不但更加風姿翩翩,還連中大小兩元,屬實為我洪都爭光。周某敬公子一杯!”
宴會上,薛知府很給面子,不但把所有漳郡部門一把手叫來作陪,還專門把洪都知縣周琅招來,算是給了他這個新晉解元公極大的面子。
王陵雖未踏入官場,可對這等‘人情世故’卻不是初出茅廬的愣頭小子,言語中頗為感慨,恭敬,其樂融融。
這不,酒酣半宴之際,面對周知縣等人的頻頻敬酒,王陵來者不拒,舉止有度,面對的很是得體。
“周大人乃是陵的父母官,之前多有提攜,本早欲登門道謝,只是功課繁忙,被恩師拘在家中。今朝終於如願,縣尊大人,儘可貪杯,晚間便在小可別院留宿,你我師生抵足而眠,豈不暢快?”
王陵笑呵呵放下酒杯,提議著。
周琅聞之哈哈一笑,面帶欣賞之意,扭臉朝坐在主位的李知府說道;“府臺大人,您也看到了,下官所言不虛。咱們這位解元公,不僅文采一流,待人接物更是手到擒來,後生可畏啊!”
說罷,撫須頻頻點頭。
一番接觸下來,李知府亦是深有同感,心底更為高看下座的王陵幾分。
“官場之中,文才斐然,連續登科固然重要,但這也只是進入官場的敲門磚。
而,只有他們真正踏入官場的人才真正清楚知道;在官場混,文采斐然,政務嫻熟固然是必須,可這待人接物,身世背景,才是晉升的階梯。”
“現在,王陵二者兼得,若平穩前行,今後朝堂之上必有其一席之地。似這般英傑,趁著其剛嶄露頭角,儘快拉攏,提前投資,才是上上之選。”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