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還楚留香

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五〕

(二)

一天,一位窮朋友從鄉下來到京城皇宮門前求見明太祖.朱元璋聽說是以前的老朋友,非常高興,馬上傳他進殿.誰知這位窮朋友一見朱元璋端坐在寶座上,昔日的容顏似乎沒有多大變化,便忘乎所以地直通通地說:”我主萬歲!您還記得我嗎?從前你我都替人家放牛,有一天我們在蘆花蕩裡把偷來的豆子放在瓦罐裡清煮.還沒等煮熟,大家就搶著吃,甚至把罐子都打破了,撒了一地的豆子,湯也都潑在泥地上.你只顧滿地抓豆子吃,不小心連紅草葉子也送進嘴裡,葉子梗在喉嚨裡,苦得你哭笑不得,還是我出的主意,叫你用青菜葉子吞下去,才把紅草葉子帶下肚裡去......”還沒等說完,朱元璋早就聽得不耐煩了,嫌這個孩提時的朋友太不顧體面,於是大怒道:”推出去斬了!推出去斬了!”

後來,這件事讓另外一個窮朋友知道了,心想這個老兄也太莽撞了,於是,他心生一計,信心十足地去見他小時候的朋友,當今的皇帝.

這個窮朋友來到京城求見朱元璋.行過大禮,這個人便說:”我皇萬歲萬萬歲!當年微臣隨駕掃蕩滬州府,打破罐州城,湯元帥在逃,拿住了豆將軍,紅孩兒擋關,多虧了菜將軍.”朱元璋一聽,不禁大笑,他認出了眼前的這個是孩提時的朋友,心中更為此人巧妙地暗示他們小時候在一起玩耍的事而高興,於是讓他做了御林軍總管,留在了自己的身邊.

另外明朝還有位大家,讀者朋友們不可不熟,他就是家喻戶曉的人物----唐伯虎是了。

唐寅,字伯虎,是明朝的大畫家。他擅長畫山水,兼善書法,能詩文,但稟性疏朗,放逸不羈,少年時恃才傲物。他最終能與沈周、文徵明、仇英等畫家齊名成為:“明四家”,全仗母親的教育和名師沈周的指導。

少年唐寅的畫畫得不錯,富豪人家常請他作畫,唐寅也就慢慢驕傲起來了。母親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一天,她對唐寅說:“孩子,你學畫還只是剛剛起步,有什麼值得驕傲的呢?”她隨手遞給唐寅一卷行李和一包碎銀,“當今大畫師沈周離此不遠,拜他為師吧,畫不好就別回來見我!”

唐寅當然知道沈周的畫很出名,歡歡喜喜上路拜師去了。

轉眼就是一年。在沈周的指點下,唐寅的畫技很有長進。這一天,小唐寅拿出自己的畫和師傅的畫比了比,覺得已經不相上下了,不禁暗暗自喜:我自己已成名手,該出師回家看望母親了。沈周看出了他的心思,就叫妻子準備飯菜為唐寅餞行。

飯菜擺在後花園東北角的一間小屋裡。這間小屋平時緊鎖著,誰也不讓進去。唐寅一進屋就四處張望,只見有四個門,卻沒有一扇窗子。他好奇地順著門格子向外望去,見門外花紅柳綠,山鳥飛翔,彷彿那山澗流水聲都能聽到。他想:這麼好的風景,師傅平時不讓我進來,大概是怕徒弟從這裡出去遊山逛水,無心學畫了。他正看得發呆,聽到師傅說話了:“你的畫本來不錯,又學了一年,現在可以出師了。你想到後花園痛痛快快地玩玩嗎?”小唐寅顧不上滿桌的飯菜,站起來就去開門,也許是走得急了,讓門格子碰了一下;他便去開另一個門,又讓門格子碰了一下;再去開第三個門,這回碰得更厲害了。原來這三個“門”都是沈周畫在壁上的!唐寅從興奮中醒悟過來,他轉身撲通一聲,雙膝跪在師傅面前,說:“師傅,我不想回家了,讓我再跟您學三年吧!”

從此以後,小唐寅專心致志地跟師傅學畫,再也不提出師回家的事了。

三年轉眼過去了,冬日將盡。唐寅為感謝師傅的教育,親自動手燒菜,宴請師傅。當他把燒好的魚端上桌時,一隻大狸貓從門外呼呼地跑進來,跳上桌子就想吃。唐寅急了,罵道:“大膽畜牲,師傅還沒品嚐,哪裡輪得到你呀!”“啪”的就是一掌,那大狸貓“呼”的一聲就往窗上跳,跳了一個窗戶又一個窗戶,就是跳不出去,最後“嗚嗚”地叫著從門口逃出去了。原來,那窗戶是唐寅畫在牆上的。

師傅見了這情景,哈哈大笑起來:“唐寅呀,你已經四年沒有見到你孃的面了,要過年了,快回去了吧……”

明朝賑饑狀元的傳說

明朝成化年間,瀆浦橫江有一個人,被皇帝封為“賑饑狀元”,此人姓章,名仕昌,號正庵。章仕昌家中有百畝良田,是當地數一數二的富裕人家。他全家人都十分同情貧民,凡碰到災年,災民們沒有糧食可上交時,他們全家都主動為災民們代交徵糧。

明憲宗成化二年,年景不好,連續發生颱風、暴雨和乾旱災害,糧食顆粒無收,農民生活極端困難,重災戶更是度日如年。章仕昌實在看不下去,就將家中三百石穀子賑濟於災民,又捐出一百五十石穀子運送邊境作為軍餉,支援邊軍。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