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還楚留香

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五〕

章仕昌賑濟災民、支援邊軍的訊息傳到了京都,成化皇帝為此下詔,封章仕昌為“賑饑狀元”,並賜他皇銀在橫江村建了狀元府。

有一次,一位巡檢司帶領一班人馬到瀆浦等地巡查,隊伍浩浩蕩蕩,鑼鼓齊鳴,十分威武。瀆浦賑饑狀元章士昌家奴看見了,慌忙稟報狀元夫人,說外面不知什麼大官到此,十分威風。

狀元夫人知道了此事,心生妒嫉,當晚就在狀元耳邊講:“你當什麼狀元?看人家巡檢司都那麼威風,你還不如別人一個巡檢司!”

狀元被夫人嘮叨得有點煩了,隨口說道:“巡檢司算什麼官!我的一隻靴子,就可以叫他三步一跪!”

過了一陣子,聽說巡檢司又要來瀆浦巡查,狀元夫人真的就把狀元轎扛到巡檢司路過的地方,裡面僅放著一隻狀元靴。巡檢司路過此地,遠遠看見路中心放著一頂狀元轎。巡檢司趕緊下馬,三步一跪,一直跪到狀元轎,驚呼:“狀元在上,受小人一拜!”一連叫了三聲,裡面無人答應。

巡檢司上前,透過轎簾,窺見裡面僅僅放著一隻靴子,其他什麼都沒有。巡檢司又氣又惱,心想:你這狀元也欺人太甚了。

巡檢司暗暗下決心,一定要治一治這個欺人狀元。

過了半年光景,巡檢司偷偷命人收集了很多刀槍劍戟之類的兵器,派人運送到狀元府附近山邊,把這些兵器偷偷埋到小河裡,狀元府大小家丁無人知曉此事。幹完此事後,巡檢司找人連夜快馬密報朝廷,稱溫州平陽賑饑狀元謀反,已經制造了大量兵器,藏在狀元府附近小河裡。

皇帝聽說有人謀反,派人火速到現場查證。果然,狀元府附近小河裡查獲大量兵器。皇帝大怒,下了一道聖旨,擇日要將平陽賑饑狀元就地正法。

溫州府臺聽聞此事,覺得事有蹊蹺。他想,賑饑狀元因賑饑濟貧出名,被朝廷封為狀元,怎麼會謀反呢?太府也到京都稟報皇帝,要求再次進行查實。皇帝覺得溫州太府的想法有道理,就下了一道緩斬聖旨,派了另一隊人馬快速趕到平陽,當第二隊人馬趕到離斬首現場僅剩下五里路的時候,聽到鑑斬場三聲炮響,狀元已經人頭落地。

事情查清以後,皇帝覺得冤枉了狀元,就下詔厚葬賑饑狀元,賜金頭一個。為防止有人劫棺,皇帝還賜給狀元棺木36具,外人根本不曉得金頭在哪一具棺木裡面。後世的人們為了紀念這位屈死的狀元,就在官兵聽到炮響的離狀元斬首之處五里的地方立了一個牌子,叫做五里牌。

明朝不慕權貴的狀元楊慎

“箐口關何險,山頭路更賒。迂迴磨轉蟻,曲折陣蟠蛇。官舍為孤舍,人家無一家。客心何處切,夕照閃歸鴉。”自清康熙以來,餘慶共編就三部縣誌,每部都收錄這首署名為明朝狀元楊慎的《箐口關》詩。

每讀此詩,眼前便立即呈現出雄關漫道—箐口來。兩相對照,今之箐口固然早已不是“官舍為孤舍,人家無一家”的洪荒之景,但喻其“迂迴磨轉蟻,曲折陣蟠蛇”仍不為過。於是,筆者在歎服這位明代狀元文學功底深厚的同時,頭腦中又湧出了許多問號。譬如:這位狀元是何許人氏,官階多高,著作多少?狀元,何等顯赫的聲威,他到底是何時因何事涉足餘慶這片曾經的“蠻夷”之地的?

翻開《明史》,其內有《楊慎傳》。以傳中九百餘言為基礎,再結合其他資料,我終於了弄清了:此人並非沽名釣譽的凡夫俗子。他才華橫溢、秉性剛直、命運多舛,但卻堅忍不拔、功勳灼灼,是一位可與戚繼光相提並論的民族英雄。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