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還楚留香

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八〕

明朝建國之初,為加強對東北地區的統治,首先於洪武八年(1375年)成立了遼東都指揮使司,並廣設衛所,明永樂九年為

有效管理黑龍江、烏蘇里江和松花江流域的女真等族,明成祖派太監亦失哈率千人乘大船到黑龍江下游東岸特林正式建立了管轄黑龍

江、松花江、烏蘇里江流域的最高地方行政機構奴爾幹都指揮使司。由於當地氣候寒冷,不產糧食,居民主要以捕魚打獵為生。而明

朝駐軍所需糧食,全靠遼東和中原地區供給,所以,明朝皇帝多次派遼東都指揮使劉清來松花江設立船廠領軍造船。500多年前的吉

林市是東北水陸交通的重要樞紐,明永樂七年四月,明朝政府在吉林設定造船基地,把吉林當作加強遼東都司與奴爾幹都司

之間聯絡的紐帶,專司建造運載官兵,糧草賞賜品和貢品的船隻,同時也把這裡作為官兵、糧草的轉運站。在當時,這一舉措直接推

動了黑龍江、松花江流域的經濟開發。

遺址現存的兩處摩崖石刻詳細記載了明代驃騎將軍、遼東都指揮使劉清三次率領數千官兵、工匠來吉林造船的具體時間。

第一處石刻刻於明永樂十九年,雖歷經風雨,石刻上字跡清晰可辨,上有三行陰刻楷書,碑文是:驃騎將軍遼東都司

指揮使劉。第二處石刻刻於明宣德九年,在崖壁上有一條上圓下方的碑形線,中間高122厘米,寬62厘米,刻線內有七行文

字,陰刻楷書,字型大小不等。由於久經風雨剝蝕,花崗岩面風化較重,字跡多模糊不清,經認真仔細辨認,碑文為:

欽委造船總兵官驃騎將軍遼東都指揮使劉清

永樂十八年領軍至此

洪熙元年領軍至此

宣德七年領軍至此

本處設立龍王廟宇永樂十八年創立

宣德七年重建

宣德七年二月三十日

這個碑文明確記載了劉清三次率軍來吉林造船和兼任造船總兵以及修建龍王廟,重建龍王廟的具體時間。

阿什哈達摩崖石刻距今已近六百年的歷史,為保護這一古蹟,1984年,省、市、區文物部門在此地修建兩亭,分別冠名“摩崖

閣”和“阿什亭”。在摩崖碑建立了展覽館。

現在,阿什哈達明代摩崖遺址已經成為吉林市重要旅遊景點之一。

朱棣是個有故事的人。他的生母之謎,忽悠世人六百年,也爭論了六百年。

多少年來,有幾種聲音在史學界一直沒有斷過--第一種聲音,朱元璋是朱棣他爹,馬皇后是朱棣他媽;第二種聲音,朱元璋是朱棣他爹,馬皇后不是朱棣他媽;再一種聲音,朱元璋不是朱棣他爹,馬皇后也不是朱棣他媽,朱棣爹媽都是蒙古人。

朱棣的生母到底是誰?這裡就來聊聊這個百談不厭卻都無突破的老話題,讓讀者瞭解一下爭議背後的真相。

近來筆者翻閱了一下相關史書,質疑朱棣為”妃生”而非”後生”,即系庶出而非嫡出的最有力的文字證明,集中地指向《南京太常寺志》一書。書中所載孝陵神位:”左一位淑妃李氏生懿文太子、秦愍王、晉恭王,右一位妃生成祖文皇帝,是皆享於陵殿,掌於祠官,三百年來未之有改者。”

就是這句話,朱棣的生母之謎橫生。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