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還楚留香

學而遠行之----揭開神秘的西域〔下〕

蒙古文史書還記載了也先、太鬆可汗(即明代漢籍的脫脫不花或不花可汗)手下的不少大頭目。如阿剌帖木兒丞相(alaγtemuringseng)、阿卜都拉·徹辰、阿把巴乞兒·大同等等。

蒙古文史書以神話故事的形式記載了瓦剌首領也先與太鬆可汗交戰前雙方對峙的陣容,提到了不少重要人物。8這些人物並非虛構,歷史上確有其人,這一點蒙、漢文史書能夠相印證。著名蒙古學家伯希和較早注意到蒙古文史書所提的一些瓦剌人名,談到sadula和abdulaseen等人,並指出《蒙古源流》的abdulaseen是穆斯林人名,應寫作阿卜都拉·徹辰。9

這裡seen是蒙古語,意為聰明、智慧,而阿卜都拉即阿拉伯語abdallah或abdullah,一般音譯作阿卜杜拉,系伊斯蘭教徒常用男性經名,意為“真主之僕”。值得一提的是,元代文獻史料也常見此名,按元代譯音慣例,此名多作“阿都剌”或“暗都剌”。瓦剌的異姓貴族權臣也先,就是藉助這位阿卜都拉·徹辰的出謀劃策,挑撥太鬆可汗(脫脫不花)與阿黑巴兒只吉囊兩人的關係,因而打敗了太鬆可汗並誘殺了阿黑巴兒只吉囊。這樣也先為篡奪蒙古大汗的寶座掃清了障礙。

寶音德力根據《明實錄》所記受到明廷賞賜的脫脫不花可汗和瓦剌首領也先所部的人員名單,對這些人物做了一些考訂。其中esentayii即也先太師;alaγtemur即明代漢籍中記載的阿剌知院;abdura,在佚名《黃史》中作abdula,姓帖良兀惕或帖良兀思氏(ud或us),此人當即《明英宗實錄》正統四年正月名單中的“大夫阿都剌”;sadula就是明正統四年正月名單中的“平章撒都拉”,十年正月名單中的“大夫撒都剌”,此名也是伊斯蘭教徒常用男性經名;egetei可能就是日後背叛也先、送伯顏猛可孛羅忽吉囊到東蒙古的getei太保。ababidaitong應連讀,他(即阿把巴乞兒·大同)就是也先之弟大同王阿把巴乞兒。10

可見ababidaitong應指一個人,其中daitong與大同對音完全相符,是職官名“大同王”的省略,而朱風、賈敬顏譯《漢譯蒙古黃金史綱》則將其譯為“阿巴布林吉、泰東”,顯然把“大同王”的“大同”,即daitong這個職官名誤為人名,這樣把大同王阿把巴乞兒一個人誤為阿巴布林吉、泰東兩個人名。

ababi是阿拉伯文abubakr(譯音無定字,元代有時音譯作“阿不別克兒”,這與《明實錄》的“阿把巴乞兒”這個音譯相似)的蒙古語讀法,意為“幼駝之父”或“穆聖的夥伴”。該名是穆斯林常用男性經名。

瓦剌統治集團中有如此多的人取用穆斯林常用男性經名,這是值得注意的問題。另外,從瓦剌的首領也先之祖父馬哈木和其弟大同王阿把巴乞兒以及其孫亦卜剌因(或作亦不剌)也採用穆斯林常用男性經名來看,也先家族中信仰伊斯蘭教的人不在少數。

三、西部部落出身的癿加思蘭、亦思馬因、亦卜剌(亦卜剌因)等人的伊斯蘭化

17世紀蒙古文史書記載了癿加思蘭、亦思馬因、亦卜剌因等人的出身部落。《蒙古源流》說,癿加思蘭為oyirad人,又說是uyiγud人。羅桑丹津《黃金史》作uyiγud人。佚名《黃金史綱》作oyirad人。明代漢籍稱他為族屬故居哈密北山的野乜克力部。

蒙古學界早就認定明代漢籍中的癿加思蘭,即17世紀諸蒙古文史書所稱之伯格哷森太師。就癿加思蘭的出身部落問題,目前學術界有爭議。日本學者和田清認為癿加思蘭是住地在哈密北山一帶的野乜克力人。珠榮嘎認為野乜克力是oigur(斡亦古爾)的異讀onigur(斡尼古爾)的音譯,oigud(斡亦古特)或畏亦忽惕(委兀惕)則是oigur(斡亦古爾)的複數。寶音德力根認為蒙、漢文史籍把乜克力人記為畏兀特(uiγud)、委兀慎(uiγurin),是因為當時的蒙古人視乜克力人為畏兀兒化的蒙古人。

據伯希和研究,癿加思蘭可能是突厥語名稱bg-arslan,似可音譯作伯克·阿兒思蘭。癿加思蘭,《明實錄》天順四年春正月己丑條又作伯阿兒思蘭王。和田清已指出伯阿兒思蘭即癿加思蘭的異譯。阿兒思蘭是突厥語獅子的意思,見於畏兀兒各國的王號中。

癿加思蘭擁有阿兒思蘭王這個特殊王號,這就意味著此人已經突厥化。我們只要稍微留意一下中國古代西域的歷史,從原來信奉佛教的西域古國一變而為穆斯林國家的歷史變遷中不難發現這方面的例子。這裡以信奉佛教的西域古龜茲國白氏王朝為例,該王朝滅亡後,“其新國主有可汗及師(應作“獅”字——引者)子王之號,顯已完全遵從突厥風習。”

伯克(bek或beg),突厥語音譯稱號,其原意為“首領”、“統治者”、“王公”。bg一字元代譯為別、伯、卑、畢,後世譯作“伯克”,新疆維吾爾等族今尚沿用。意為“貴族”。

在16—17世紀,掌握一定軍隊的遊牧軍事貴族或其他實力人物往往稱為伯克,意為“軍事長官”、“將軍”,與波斯—阿拉伯語稱號“異密”(emir,突厥語,意為“那顏”即長官。阿拉伯語mir即來自於此,音譯作“艾米爾”,意為“領袖”、“王子”、“領導者”、“官員”)相同。總之,癿加思蘭採用“伯”或“伯克”這一軍事官名稱號,足以表明他的突厥化和伊斯蘭化。另外,明代漢籍稱他與其族弟亦思馬因(i**ail的譯音)同屬於居住在哈密北山一帶的野乜克力人。眾所周知,出自同一部落的其族弟亦思馬因之名是個典型的穆斯林名字。由此推測癿加思蘭同樣信奉伊斯蘭教大概不會有什麼問題。

結合蒙、漢文史料記載可知,癿加思蘭以女(世紀蒙古文史書稱其女名為en,音譯作也可·哈巴爾圖中根,意為“大鼻子”中根哈屯)妻東蒙古的滿都魯可汗,自任太師專權,曾一度獨斷專行不可一世,最後被其族弟亦思馬因和滿官嗔(mongγolin,又音碼譯作蒙郭勒津)部的脫**等人所殺。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