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羅犇還在小區裡,只是被困在某處。
二是羅犇用別的方式從其他出口離開。
德政小區三面都是高樓,唯有西面是健身娛樂區,羅犇很可能從那裡翻牆離開。
張維明趕緊來到小區西面,正好這裡有個治安監控,能拍攝到整個西牆外的情況。
調取影片之後,排除了羅犇翻牆離開的可能性。
張維明又進入了德政小區裡面,檢視了所有監控相關日期的影片,除了8月4日白天發現過羅犇的身影,從那之後到8月6日,整個小區裡的監控再也沒有拍到他半點蹤跡。
張維明急得直跺腳,費了這麼大的勁好不容易發現一點線索,結果又是毫無進展。
等等,張維明心想,我好想陷入了一個思維誤區。
他仔細思考著,之前他判斷羅犇必然會從南門離開,首先是因為西北的監控沒有拍攝到羅犇,其次是羅犇才11歲肯定沒有駕照,不可能開車離開。
這就是最大的思維誤區,不會開車難道還不會坐車嗎?
真是糊塗啊!
張維明趕緊來到德政小區地下停車場,令他失望的是,車庫的監控太少了,羅犇家所在南二棟車庫出入口附近並沒有監控。
然後檢視了兩臺電梯裡的監控,其中一個損壞,令一個並未拍攝到羅犇。
如果羅犇失蹤前進入了地下停車場,那麼很可能乘坐監控壞了的那臺電梯。
真是該死的物業啊!
張維明氣得想打人,不過還是把地下停車場僅有的幾個監控裡的影片調取出來檢視一番。
只發現失蹤當日有幾臺車經過了監控拍攝區,並無任何異常。
在這地下停車場待久了,令張維明覺得有些憋悶,想著趕緊離開,走了沒多遠,他忽然停住了腳步。
“咦,這地方怎麼看著眼熟呢?”他自言自語。
德政小區地下停車場地面也刷上了紅色油漆,在一處偏僻的車道上,有一片異樣的痕跡。
張維明想起來了,同樣的痕跡在之前送餐的某個寫字樓的地下停車場裡出現過。
若不是有系統輔助,從那臺四圈轎車的行車記錄影片中分析過類似的血跡,恐怕他也發現不了德政小區地下停車場裡的這塊血跡。
鑑於系統只能利用影片分析,張維明便用自己的手機拍下地上的血跡,然後打算利用系統調取手機裡的影片進行分析。
果然奏效。
腦海裡滴滴滴幾聲響之後,傳來冷冰冰的女聲:“兩塊血跡使用了相同成分的化形藥劑進行清理。”
有這麼巧嗎?
張維明趕緊開啟手機,查到了之前送餐的那個寫字樓。
瀾泊灣,32層,東二環與遠太路交叉口東北角,離這裡並不太遠。
離開地下停車場,乘上公交車一路來到目的地瀾泊灣。
在大廈車輛進出口,調取了相關日期的監控影片,隨後與德政小區西北門的監控影片進行一番仔細對比,終於鎖定了一個可疑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