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維明記得一清二楚,公交車縱火案遇難者一共23人,可是他的筆記本上只有20個死者姓名。
是不是自己記錯了?
所幸死者遺體還沒有搬離,家屬們都待在認領的遺體旁邊,有的哭得傷心欲絕,有的保持沉默,有的在竊竊私語商量著什麼。
張維明仔細數了一數,沒錯,只有20具遺體。
如此看來只有一種可能,仍然有3具遺體沒確認身份。
在保安員宣佈認領結束之後,那些沒有認領到遺體的人,有些顯得很失落,有些卻露出一絲慶幸之色。
本以為今天能找到尤龍偉的親屬,打聽他手機的下落,如今這個希望落空了。
張維明不想就這麼離去,既然今天假扮死者家屬混進來,那麼就徹底利用這個身份吧。
他走到一位年輕的保安員身邊,裝成很焦急的模樣說道:“請問一下,還有三具遺體為什麼不宣佈認領呢?”
那年輕的保安員說:“請耐心等待,稍後還有事情公佈。”
張維明退回家屬群中,一直等到那些被認領的遺體跟隨其家屬離場後,一名四十多歲的保安員才向留在現場的家屬宣佈後續處理。
原來,來到現場的這些人,早就與保安局取得了聯絡。
根據要求,他們此行的目的就是為了將失蹤親屬的dna樣本提交給保安局,用於與三具無名屍做比對。
提交樣本的時候充分考慮到了隱私,每位提交者都是單獨交接,張維明沒有辦法打聽到提交者的資訊。
他試著找人搭訕打聽情況,但是大家的心情都很沉重,沒有人願意同他多講話,有幾個人差點動手打人,引來了保安員的警告。
張維明只得悻悻離開,心想或許過幾天就能在網上查到線索,也就釋懷了。他便乘上公交車返回了市裡。
到達市裡已經是飯點,電動車還在修理,無法跑單隻能休息,換乘一趟車來到了德政小區南門外,在旁邊一家餐館吃了個簡單的午飯,然後來到一片樹蔭底下找了個地方坐著,點了根菸,開始認真思考如何找到羅犇失蹤的線索。
小區監控沒有拍到羅犇的身影,灘頭路東西兩個監控也沒有拍到,周邊小區出入口的監控也沒有發現羅犇的影子。
張維明煩惱得很,實在想不通為什麼會這樣,所有的監控都沒有拍到羅犇的身影。
周邊這麼多店鋪,按理說人也不少,偏偏沒有一個人注意到一個小孩。
這也是可以理解的,一個普普通通的小孩僅僅是路過一下,也很難留給人強烈的印象。
忽然,張維明的視線停住了,某個東西引起了他的視線。
馬路正對面有幾家修車行,再往右邊是一家連鎖酒店。吸引張維明目光的是連鎖酒店旁邊的那家銀行。在銀行外面有一臺自動提款機。
張維明一拍大腿,心裡罵了一句,真是蠢死了,怎麼早沒想到呢!
他扔掉嘴裡的菸頭,興沖沖地過了馬路。
自動提款機可是有攝像頭的,而且正好對著德政小區的南門,雖然距離這麼遠可能拍攝模糊,但是他有系統金手指,能夠將畫面修復清晰。
很順利的調取了自動提款機裡的影片,經過系統修復之後,不是高畫質沒碼,基本上也能夠看清楚個大概。
把相關日期的影片全部仔細搜尋一遍後,張維明終於發現了關鍵的線索。
從廣義上來講,從凌晨0時開始一直到11點多都是上午。而8月5日上午,羅犇根本沒有從南門走出小區。
雖然系統釋出的日期毫無疑問的準確,張維明還是小心謹慎,把前後兩日的影片都看了一遍,他能確定羅犇並沒有離開德政小區。
至少沒有從南門離開。
那麼只剩下兩種可能。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