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思之連連搖頭:“不不不,你完全想錯了。
“你說的這種小團體私下串聯的情況,是有可能會發生的,但並不是現在。
“因為這種串聯,只會串出兩三個不同的選項,誘發更大的爭議,反而不太可能形成統一意見。
“晚上的議案推進得如此順利,恰恰說明我們社群目前只有一個組織度比較高的小團體,就是李仁淑所在的這個。”
秦瑤更加費解:“但這個小團體最多三五個人吧,剩下的四票是從哪來的?”
林思之笑了笑:“很好,我們終於快聊到關鍵問題了。
“這四票,原本可以看成是『搖擺票』,也就是他們不確定到底要投哪個選項。可能覺得年長的男醫生不錯,女護士甚至廚師也可以。
“但在投票的時候,他們不再搖擺。
“想要讓他們產生這種變化,根本不需要私下的說服,那樣太刻意了,反而容易引發警惕。
“只需要在開會的過程中稍加引導,就能讓他們改變自己的想法。
“甚至他們還會覺得,選年輕的男醫生,這就是自己內心的想法。
“而這種影響力,也可以理解為權力,就是我們這個社群的組織者在一次次討論議案的過程中所獲得的隱性收入。”
秦瑤感到大腦有點暈:“抱歉,林律師,我還是不懂。我沒覺得李仁淑在主持討論的時候,流程有什麼不對啊?”
林思之解釋道:“議案的提出、議案的選擇、議案的討論順序,這些看似無關緊要的環節,其實都有可能會影響討論的結果。
“一個很簡單的問題:為什麼要把三個議案放在一起討論?
“李仁淑的說法是節省時間,但實際上我們的時間非常充裕。
“只有納新這一個議題,需要在明天上午之前確定,而社群保障基金的補充規則和醫療物資規則,再過五天十天推行也完全沒有任何影響。
“但是,將這三個議案捆綁在一起討論,就會有額外的效果:
“前兩個議案,是非常全面、且符合社群絕大多數人利益的議案,可以說完全沒有任何反對的空間,大機率是可以全票透過的。
“而在討論這兩個議案的過程中,因為沒有任何人反對,李仁淑就能建立起一種『暫時的權威感』,讓人覺得她已經考慮到方方面面的各種情況,說的話、做出的選擇,都是最優解。
“在這種氛圍中,我們開啟了第三個議案的討論。
“李仁淑在原本蔡志遠提出的兩個理由之上,又加了第三個理由,就是我們還要考慮這位新成員的道德水平,而年輕醫生天然地道德水平更高。
“迭加她之前的權威感,就會顯得特別有說服力。
“但你現在想想,年長的醫生更有可能出現醫德和道德品質問題,這到底是不是一個有統計學資料支撐的事實?即便它是事實,那麼這種機率的偏差,又有沒有大到我們必須納入考量的地步?
“當然,我並沒有說年長的醫生就一定是更好的選擇,所有的討論都只是在說一種假設的可能性,我只是在強調選人標準問題。
“這到底是一個單一的標準,還是一個多元的標準?
“如果是一個多元的標準,那麼不同標準之間的權重由誰來決定?
“李仁淑的這番話,當然有『順勢而為』的成分,總的來說她順應了大多數人的訴求,但這個訴求其實有很大的模糊空間。
“換種說法,假如現在李仁淑想要的是一個年長的醫生,她有沒有可能透過更改某些話術,同樣促成7票同意並推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