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勇新問道:“曹警官你的意思是,越是強者越容易被挖,所以我們乾脆納新弱者嗎?”
曹海川搖了搖頭:“不完全是這個意思。
“從破解遊戲的角度來看,聰明人當然越多越好。
“但是,聰明人內部也會有話語權的問題。
“同樣的一個遊戲,兩個聰明人各自都有自認為更好的解法,或許這兩種解法都行,但他們無法達成一致意見,反而會互相掣肘。
“那麼這時候,其中一個話語權較弱的聰明人,就很有可能被其他社群挖走。即便其他社群的玩家可能沒那麼強,但只要這個聰明人去了之後能獲得更大的話語權,他就會有這樣的動力。
“所以,我認為『人員構成的結構』是更重要的。
“比如,汪勇新你和林律師都是我們社群的聰明人,如果你們進入同一個遊戲,想到了同樣的策略,或者互補的策略,自然是皆大歡喜。
“但你們的想法畢竟有差異,知識結構也不同,如果在同一個遊戲中想到了兩種不同的解法,卻只能實施一種,你覺得誰來讓步呢?”
汪勇新陷入了沉默。
很顯然,他是不會願意讓步的。
但他也不得不承認,很多時候林思之的想法可能更加全面和完善。
即便他在口頭上說,同意林思之來拍板,但在一些特殊情況下,還是有可能會更加堅持自己的看法,互相之間產生矛盾。
鄭傑弱弱地補充道:“我明白了,這就像是球隊裡的五名隊員,雖然個個都是明星選手,但還是隻能有一名指揮。否則一旦出現話語權分配的問題,銀河戰艦也會在陰溝裡翻船。”
曹海川點頭:“沒錯,如果是社群內多人參加的遊戲,其實有一個絕對核心做出決策就夠了。
“剩下的人不需要做出決策,最好是能有不同的知識結構進行補充,有不同的分工,有足夠的忠誠度和執行力。”
江荷問道:“那我們具體需要幾個核心呢?”
曹海川似乎早就思考過這個問題:“從目前的遊戲情況來看,多人遊戲可能會有4~6人參加,4人的機率比較多。
“像『血液撲克』這樣的全員參與遊戲,也會被拆分為3個4人小組。
“從這一點考慮的話,我們12個人只需要有3個在遊戲中的解謎核心就可以了。
“如果再多,就得考慮不同核心之間的話語權分配問題,必須確定某個人一定會服從另一個人,才能讓他們兩個進入同一遊戲中。”
雖然曹海川沒有點出3個解謎核心都是誰,但大部分人也都心裡有數。
林思之和汪勇新肯定算兩個。
至於第三個人,可以是曹海川、蔡志遠或者李仁淑。
當然,從目前遊戲內的表現來看,這三個人都沒有像林思之那麼亮眼的效果。
但他們在覆盤遊戲中的表現,也可以從側面證明他們的能力。
曹海川和蔡志遠上次進入的遊戲還是『國王審判』,但這個遊戲比較特殊,在機制的限制下,很難有太大的發揮空間。
這其中,社群大多數人當然還是更認可曹海川作為第三個遊戲內的核心。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要納入第四個遊戲內的核心,就必須得有一個人願意放棄遊戲內的決策權,甘當工具人。
從目前來看,社群內的3人都不太像是願意放棄決策權的人,那麼新納入一個核心的話,他會願意放棄決策權、完全聽從社群內這三個人的決策嗎?
這真不好說,聰明人都是很有主見的。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