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然後摸魚。
這年頭,生活節奏慢悠悠的,二隊的站崗任務雖然單一、枯燥,倒也悠閒。
秦遠一連悠悠哉哉上了三天班。
週六下午,他提前翹班,去了趟交大,找到一位工程方面的教授,請教問題。
“孟教授,您好,我想向您請教個問題,我老家鄉下想打一口井,對於這個位置的選擇,想諮詢一下您的建議。”
孟教授剛上完課,抱著課本從教室出來,頗為熱心,很有興致道:
“古代講‘坑前不坑後,坑左不坑右’,說的就是對打井位置的選擇,頗為講究。
首先得選地勢較高或平坦處,打井區域土質也得乾淨,還要與房屋保持一定距離。
最好遠離牲畜圈、廁所等汙染源,避免水質被汙染。
還有一些民俗禁忌,類似‘前左吉,後右兇’這些,鄉下比較在意這個。
你要是有需要,我也給你仔細說說...”
倒是沒想到孟教授挺率性,連民俗禁忌都有涉及。
秦遠聽的很認真,並且用筆認真記下各種細節。
。
週日,天朗氣清,一輪紅紅的朝陽躍出東邊。
秦遠起了個早,簡單洗漱一番後,還沒到七點半,那位黃記者便登門拜訪。
黃顯聲手裡拿著一個看起來笨笨的照相機,瞧見秦遠,興奮說道:
“秦隊,您要的相機,我給您找來了,它可是咱們報社的大功臣。
像您在報紙上看到的很多照片,便是由它拍攝。”
秦遠好奇看了眼那相機,見它稜角方正,頂部印有一行繁體小字。
SH照相機二廠制。
SH牌的,純機械,不用任何電池。
好像後世改名為海鷗牌照相機,蠻出名。
“看著蠻時髦,這相機不便宜吧?”秦遠好奇問道。
“前年出產的SH58-4相機,仿西德設計,賣150塊一臺,而且還要工業券,一般人根本想都別想。”
黃顯聲臉上露出自豪,說的頭頭是道,頓了頓,又詢問道:
“秦隊,咱們現在就去我外婆家那漁村?”
秦遠擺擺手,朗聲說道:
“先不急,先去一趟我老家橋東生產隊,做一些準備工作。”
過年時,他跟王根寶簡單說了一下手壓井的事情,鑄造井筒、手柄、活塞桿需要個土高爐。
王根寶拍著胸脯答應,讓他爸壘。
想來這會兒應該已經壘好了。
。
早上九點,冷風習習。
橋東生產隊,村尾,一個剛壘不久的土高爐,瞧著高約一米五,此時,正滾滾冒著熱浪。
小高爐前,王根寶正一下一下奮力拉著風箱,不時還朝高爐里加些木炭。
並衝秦遠大聲邀功道:
“遠哥你就瞧好吧,這木炭是我和我爸連夜上山砍柴,燒製的,風箱一吹,溫度高著呢。
這高爐裡的鐵一會兒便融化了。”
秦遠聽的暗暗點頭,看著嗡嗡作響的土高爐,手裡拿著紙筆認真記錄、總結。
從無到有搭一口手壓井,要儘可能簡單,取材容易,即使橋東村這樣簡陋的條件,也能獨立打造,這樣才有推廣意義。
沒一會兒,等他放下筆,卻見王衛國抱著口生鏽、破洞的大鐵鍋,湊過來。
並興沖沖詢問道:
“阿遠,只有20斤鐵料夠用嗎?不夠的話,我又找到一口鐵鍋廢料,5斤來重,也可以加高爐裡。”
秦遠擺擺手,笑著回道:
“20斤已經足夠用了,衛國叔,你去看著高爐,就等裡面的鐵水融化,鑄造了。”
需要用到鐵的地方只有井筒、手柄、活塞桿等這幾個部件,其他的像支撐架、水管都可以用別的代替。
水管比較麻煩,之前沒仔細調研,秦遠打算用鐵管或塑膠水管。
一查才知道,像鋼鍛的鍍鋅鐵管,百貨大樓裡有賣,五、六米長的一根鐵管,要10塊錢,還要工業券,太難買到。
而塑膠水管更難得,需要上面分配,得是農科院這樣的單位,才能獲得,鄉下就別想了。
好在水管也有平替。
思緒亂飄間,王大全扛著一根10多米的長管子走過來,興奮說道:
“阿遠,你要的水管,我從鎮裡買來了,不要票,才5毛一根。
雖說是竹管子,但它上面塗了桐油,也耐用。
鎮上菜田裡就用這種竹水管灌溉,日曬雨淋五、六年了,一直還在用著,一點沒壞。”
秦遠讓他把竹水管放好,又來到小高爐旁邊一塊空地上。
這兒擺了幾個砂鑄模型。
此時,一個六十多歲老頭,正拿著泥抹子,輕輕拍打砂鑄模型。
這老頭叫陳巧手,隔壁橋西村的,手藝人,民國時造假古玩的。
見老頭心不在焉,秦遠輕聲叮囑道:
“巧手叔,這鑄鐵的尺寸、規格很重要,你可千萬把握好。”
“阿遠你把心放到肚子裡,以前更難的青銅器我都鑄過,成功賣給洋鬼子。
就你這幾個鑄鐵小玩意兒,我閉著眼都能弄。”
陳巧手信心滿滿地回了一句,接著左右瞧了瞧,又湊到秦遠身邊,小聲說道:
“阿遠,聽說你這手壓井搞好了,可能弄個打井隊,有城裡工作的缺兒,這是真的嗎?”
秦遠連忙擺擺手,輕聲謙虛道:
“沒譜,沒譜的事兒。”
“有譜的。”陳巧手做過背調,煞有介事道,“我去阿遠單位打聽過,曉得阿遠你現在可牛了。
打水井的事,費了你不少心思,連大記者都來了,你肯定有把握,弄出點大動靜。
巧手叔不求別的,就想讓我家三小子滬生,像根寶一樣,過來幫你忙。
嗯...阿遠,這是巧手叔的一點心意,你收下。
一幅畫,唐寅的,30年前,我在SH灘淘的,真跡,好物件,你拿回去好好把玩。”
說罷,他敞開大棉襖,從懷裡掏出一卷畫,不待秦遠回話拒絕,把畫硬塞到秦遠手裡。
瞄了眼手裡紙張泛黃的古畫,看著尺寸應該不大,秦遠撓撓頭,輕聲說道:
“那...那巧手叔,讓滬生過來吧,但進城工作這事,我可不敢打包票啊。”
他不懂古畫,但唐寅的大名還是聽過的,明四大才子之首的唐伯虎。
估計放後世,這畫賣個千八百萬的,問題不大。
聞言,陳巧手欣喜點頭:
“誒,我待會就讓小兒子滬生過來,阿遠有大本事,這事準成。”
說罷,他又衝不遠處喊道:
“衛國,我這砂模做好有一會兒了,你那生鐵還沒融化嗎?”
“化了,化了!根寶,可以開爐了。”
“誒!”
幾人說話間,王根寶麻利地拿著火鉗,捅開高爐的出鐵口。
緊接著,王大全父子倆抬著個坩堝料斗,放入出鐵口下方。
秦遠好奇湊過來,只覺熱浪襲人,通紅的鐵水緩緩流入料斗。
王大全爺孫仨配合嫻熟。熔鐵時,加了硼砂,王根寶拿刮子輕輕颳去鐵水上的雜質。
接著王大全父子手穩、腳快,抬著料斗,穩穩把鐵水注入砂模。
而後陳巧手倒入冷水冷卻。
不多時,等鑄鐵件完全冷卻,陳巧手便清掉砂模,露出裡面粗糙的鑄鐵部件。
秦遠走過來,好奇用手指敲了敲。
硬邦邦的,聲音清脆,表明這鑄鐵含碳量高,用來軋鋼不合格,而鑄造成打水井部件,也算廢物利用。
秦遠把這些元件用皮尺量了量,再把它們又組裝起來,試了試。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