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來看看。”鍾韋浩直接坐在蘇鬱繁剛才坐過的位置。
蘇鬱繁拿起一個甜瓜,削皮,切塊,盛放在木碗裡。
擺放在茶桌的中間,她有些遺憾地感慨:“他的樂器,世界上只有他有。
要是能複製出來,將會在民族音樂歷史上留下痕跡。鍾總,你聽聽,這樣的聲音,一定是心無雜念,親近萬物才能演奏出來。”
鍾韋浩戴上耳機,注意力集中,耐心聽完後半段,做出總結。
“非常小眾,樂曲很空靈,更像是與大自然交談。這些樂器應該是他自制的,模仿一些普通的樂器參考,形成獨立的個人特色和曲調。”
“這些樂器或許是普通樂器的雛形,應該更早。他不是普通人,是大啞巴,他的職業更偏向巫師,這些樂器是一代一代傳下來的,可能有幾百年的歷史。”
蘇鬱繁解釋兩句。
西里用手拿起一塊甜瓜塞嘴巴里。
鍾韋浩也有樣學樣,他這裡沒有什麼叉子之類的。
“你有問過他樂曲的意思嗎?總感覺不是給人聽的。”
鍾韋浩也聽出了不同之處。
“這應該是他在召喚吧,肯定不是給普通人表演。已經問過他本人,可以傳播,應該也沒有什麼特別的。”
“可以,很雲南,很特色。複製這些樂器有難度,需不需要我聯絡一些樂器製作老師幫忙?大家一起研究會快一些。”
西里很贊同。
“那太好了,我對樂器不熟悉。”
這事就這麼敲定,蘇鬱繁在一週後上傳大啞巴的影片。
因為樂器的罕見,以及表演者的職業特殊,這個影片成為小眾職業的熱門討論話題,一度衝上話題榜第一。
現代還有人從事這樣的職業?這些音樂聽著怪怪的
你沒見過,不代表不存在,存在即合理。
雲南又一次重新整理我的認知,雲南到底有多少神秘的存在?
不知道為什麼,聽了這音樂忍不住想哭
蘇鬱繁深入田野調查去了?她真熱愛本地藝術啊!
雲南給我一種原始的感覺,很難想象他們竟然有二十多個民族,他們是不是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樂器和藝術啊?
這很奇怪啊?雲南是邊境地區,文化和藝術底蘊豐富,蘇鬱繁深入古村寨探訪,肯定原始。
這樂器能買到嗎?好好聽,我想學.
蘇鬱繁和貓咪在晚上看到了一些評論,除了幾條嘲諷雲南落後和原始的不友好評論,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是震驚和稀奇。
她的賬號以劍川為基礎,逐漸向各類小眾藝術和文化探索,很快形成一個獨特的個人標籤。
逐漸弱化網紅的標籤,成為傳播罕見藝術和文化的發現者。
因為她的拍攝和記錄,吸引到一大批前來雲南旅居的人,同時也吸引到電視臺的目光。
他們聯絡蘇鬱繁,想邀請她作為嚮導和主講人,攜手幾個知名的明星藝人,策劃一部雲南樂器的紀錄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