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066年汴京開封
旭日還未完全升起,東邊的天空只是染上了微微的紅霞,嘹亮的雞鳴聲就已經穿透清晨的薄霧,在汴京城的上空迴盪。各大寺院的晨鐘也此起彼伏地敲響,轉眼間寂靜的街道上嘈雜了起來,陸陸續續地出現了晨起的百姓們。
侯方傑揉了揉眼睛,靠在宮牆上和魚貫而出的同僚們告別,他在等著同是值夜的好友狄詠出來。他們值夜的地點不同,他只是乾元門眾多侍衛中的一個,而狄詠卻是在皇帝聽政的垂拱殿當值,可謂前途無量。
不過這也不奇怪,人家狄詠有個好爹,大宋的武曲星狄青狄漢臣。雖說狄青已經過世多年,但人家可是做過樞密副使的,那個職位是大宋武將所能達到的前所未有的高度。眾所周知大宋重文抑武,最終也是因為滿朝文官合力打壓,狄青鬱鬱而終。
侯方傑心下嘆了口氣,每個漢子心中都有個血戰沙場建功立業的英雄夢,而狄青正是他少年時的榜樣,只是名將還未白頭就已經扛不住世人猜忌,真是讓人唏噓不已。
正胡思亂想中,宮門吱呀一聲再次開啟,一個俊帥無匹的年輕男子推門而出,第一縷陽光正好照在他的身上,讓他整個人身周都形成一層淡淡的金色光暈,讓人望而屏息。
真是不給其他人活路了。
侯方傑又羨又妒地暗暗咬牙。
狄青就是名揚四海的宋朝第一帥哥,但他少時因為替兄長頂罪,臉上有刺字,才被人稱之為面涅將軍。每當在戰場衝鋒陷陣之時,狄青都學四百多年前的蘭陵王一般帶著鬼面具,並不是為了遮擋臉上的黥文,而是因為他長得實在是太俊美了。
說起來,狄青還是自古以來第二位帥到要戴上面具才能上戰場的美男子,由此可見這面涅將軍當年風采如何。而這武襄公就算是官至樞密副使,也沒有用藥物除掉臉上的刺字,即使是皇帝親自勸誘也絲毫不為所動,這也是上至皇帝下至販夫走卒的一大遺憾。
所以侯方傑也完全理解為何狄詠會被分到皇帝跟前的垂拱殿當值了,畢竟這是一個活脫脫的狄漢臣再世。
此時狄詠已經在清冽的春風中緩步走來,他眉如遠山,目若寒星,即便是最挑剔的人,都挑不出來他五官有任何瑕疵。他身上穿著的是和其他侍衛毫無二致的甲衣,相帛為面,鴉青麻布為裡,甲衣用青綠的顏料畫成甲葉圖案,紅錦邊,紅皮絡帶,腿系行纏,腰佩環刀。這身禮儀性大於實用性的緊身窄袖裝束,竟然硬生生地讓他穿出一種凌厲迫人的氣勢。更顯得
他身材修長英俊勇武。
侯方傑第無數次地唾棄自己為何要跟這小子做朋友,和這樣的美男子走在一起,壓力實在是太大了啊!估計這也是為什麼狄詠從小到大都被人孤立的原因,實在是一般心志不堅定的人根本承受不起。
不過天生沒心沒肺的侯方傑也只是照例腹誹了一下,就拋開了怨念,打了個哈欠道:“斯陶,今兒個早上去吃什麼?孝仁坊的澄沙糰子?觀橋大街的豆兒糕?太平坊的四色兜子?廟巷口的腸血粉羹?還是眾安橋的豬胰胡餅……”
其實大內侍衛在宮內當值之後都有管飯的,但像他們這樣的官宦子弟,自然是不願去吃那一成不變的飯食。汴京開封無比繁華,只要兜裡有錢,想吃什麼根本不成問題。侯方傑毫無停頓地報出一大串小吃,一時間磕睡蟲都飛走了,口水無比氾濫。
狄詠看著好友垂涎欲滴的表情,冷硬的唇角微勾了一下,輕嘆道:“去清風樓吧,今天我請客,難為你跟我一起調值了。”
清風樓是汴京很有名的一家酒樓,不單單是夜裡營業,早點時還會匯聚汴京城各種小吃,應有盡有。侯方傑摸了摸空空的肚子,笑了笑道:“切,再說這些就見外了。你我兄弟一場,我哪能看著你每天遭受那樣的折磨。”他言語間雖然很正經,但卻透著一股調侃的味道。
提起這件事,縱使是性格冷峻的狄詠,也難得鬱卒地吐出一口濁氣。
事實上,他原來是白天在垂拱殿當值,在皇帝面前幾乎天天露面,還能在殿外旁聽朝臣們參政議政,簡直是平步青雲的一個差事。但實在架不住他每次下值回家的時候,都被街上的人圍觀,那種瘋狂的場面,越演越烈,最後他只能硬著頭皮申請調班,這下果然清靜了。
“噗!誰讓寶安公主指明想要你這樣的人當她的駙馬爺,皇上還稱你為‘人樣子’,誰不想親眼瞻仰一下這御口親封聞名遐邇的‘人樣子’啊?”侯方傑各種幸災樂禍。
狄詠都懶得搭理這喜歡嘲諷他的小子,因為他知道即使他不搭腔,侯方傑一個人也可以說得很開心。
侯方傑也瞭解狄詠的性子,壓根也沒指望他有什麼反應,手搭上他的肩嘿嘿笑道:“怎麼樣?被公主垂青的感覺如何?”
狄詠面無表情,因為他知道這純粹就是不可能的事。_
寶安公主是高皇后的長女,無比尊貴,又怎麼會嫁給才是五品東上閣門使的自己?所以從一開始他就沒有奢想過,前陣子皇帝親自召見他,話裡話外的意思是打算把他賜婚郡主,讓他當個郡馬。
這已經是無上的榮耀了,他沒有什麼異議。只是婚姻大事並非他所求,他寧願和父親一樣,投身沙場,戍邊血戰。
侯方傑一邊和狄詠往城西的西角樓大街走去,一邊回憶著狄詠出街時的盛況,不禁撲哧一聲取笑道:“你要慶幸那些姑娘們往你身上投的都是簪花,而不是瓜果,否則遲早又會是個看死衛玠的人間慘劇。”
狄詠的俊臉黑了幾分,心裡琢磨著要不要也像父親一般弄個銅面具,但這在汴京城委實太過誇張了,反而會落人話柄。
侯方傑湊了過去,壓低了聲音,故作神秘地說道:“知道嗎?坊間傳聞,狄大帥哥從不簪花,是在等心上人送的那一朵。”
本朝男人喜好簪花,這已經是上流社會的一種風俗習慣。每逢重大節慶,皇帝都要賜花給大臣們,這種御賜的簪花還根據品階而有所不同。而且不同場合、不同季節、不同服飾如何搭配都有嚴格的要求,例如光帛花就有數十種顏色品種之多,什麼見外使時不得佩戴縷金花,甚至有時候連花瓣的多寡都有這樣那樣的說法。
狄詠向來唾棄這種脂粉氣濃重的習俗,不管什麼時候都堅決不會簪花,同僚中有人看不慣者,私下諷刺他父親出身貧寒。家教粗鄙,不識禮數。
不過狄詠也知道自己是太過於出挑。這些風言風語他也從來不在意。況且他父親確實是出身不好,還服過刑被刺過字,更不是什麼梁國公狄仁傑的後人,有什麼不能讓別人說道的?所以侯方傑此時之言,他也是當成說笑,繃緊的俊顏鬆動了幾分,倒是有些旁人難得一見的柔和之意。
侯方傑更是牟足了勁八卦,兩人就這樣並肩穿過右掖門,來到西角樓大街的西南,沿著相對寬闊的踴路街,路過臨街的開封府、殿前司、尚書省。這些莊嚴肅穆的衙門門前,都已經零零落落地出現了早來的官員們,有認識的便和他們兩人打著招呼,寒暄兩句。狄詠本身就不善言辭,而且交友並不廣泛,大部分都是侯方傑在笑著聊天。他們一路走到龍津橋盡頭,就看到了一棟雅緻華麗的高樓。
清風樓在汴京頗有盛名,又臨著諸多官府衙門,許多官員都喜歡在此處歇息攀談,進了那扇彩繪雕欄的大門,右手邊大堂廳壁上就掛著一幅司馬光所著的《和孫器這清風樓》一詩。雖是朝陽初升,但這清風樓已是熙熙攘攘,侯方傑知道狄詠不喜被人圍觀,如果坐在大堂內恐怕會人人側目,所以索性上了三樓包廂。
候方傑隨意地點了幾份想吃的早點,還未等早點上桌,夥計就又走了進來,告知說有一人想要叨擾。侯方傑琢磨著也許是哪個熟人看到了他們上來,過來拼桌的,見狄詠也不置可否,便點了點頭。
不大會兒,一人便敲門而入,這人穿著一襲秦漢時的寬袖緊身繞襟深衣,黑色衣袍更襯得他面如冠玉,長髮並未束起,只是鬆散地垂在耳後,活脫脫就像是古畫中走出來的風雅人物。此等人物,就算是俊帥不如狄詠,也是會讓人見之難忘的。侯方傑立時就想起了對方的身份,遂起身迎之。
“喲!今天是吹什麼風啊?居然能遇見您,真是巧了!”侯方傑自來熟地拉著對方走到桌邊坐下,然後跟狄詠介紹道:“這是一家古董店的店主,在蔡河灣那邊,以前我曾在他家買過東西。”
狄詠頷了頷首,就算是打過了招呼。他這人生來就性子冷,委實也是因為他若是太表達善意,就會招惹得他身周更不得清淨,所以他寧願孤僻一些。
只是這店主和侯方傑寒暄了兩句後,卻是衝著狄詠這邊看來,緩緩道:“在下馬上要離開汴京了,店裡前陣子收到了一件物事,在下便想著即使不能物歸原主,也要還給應該繼承它的人。”
“啊?啞舍要關了?”侯方傑吃了一驚,頓時覺得有些不捨。算了算,這家店已經開了好幾年了,不過這店主好像一直就是如此年輕……
“啊,是時候回老家了。”店主淡淡地笑了笑,也不多解釋,從懷裡掏出一方錦帕,放在了桌子上慢慢開啟。
在錦帕上,一枚銅錢靜靜地躺在那裡。
狄詠在看到的那一剎那,瞳孔微縮,薄唇抿成了一條直線。
“這是……”侯方傑詫異地端詳了片刻,摸著下巴遲疑道:“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皇宋九迭篆?”
皇宋九迭篆是宋仁宗皇佑年間時發行的皇宋通寶中最珍貴的一種銅錢,雖然僅僅是十多年前發行的銅錢,但因為稀少,已經在市面上是有價無市,根本買不到了。所謂九迭篆,是以小篆為基礎,筆畫反覆折迭,盤旋屈曲。每一個字的折迭多少,則視筆畫繁簡而定,之所以稱之為九迭,並不是因為其只迭了九次,而是以九為數之終,形容折迭筆畫之多。
侯方傑搓了搓手,嘿嘿笑道:“店主,你巴巴地把這枚皇宋九迭篆送過來做什麼?雖然這枚九迭篆很值錢,但我兄弟也不差這點錢啊!”
他瞅了眼狄詠,言下之意,是想要橫刀奪愛,自己收藏。反正他又不是白拿,肯定是要付錢的。
那年輕的店家眼角微眯,整張面容立刻生動詭異了起來。他什麼都沒有說,只是伸出了手,把這枚皇宋九迭篆翻了過來。
侯方傑倒抽一口涼氣,指著那枚皇宋九迭篆咬牙切齒道:“贗品!這絕對是贗品!哪有銅錢兩面都是字都是正面的?這分明就是贗品!”
那店家高深莫測地笑了笑:“你確定?你確定從未有過錢幣是沒有背面的無背錢?”
“我確……”侯方傑的聲音卡在了喉嚨裡,因為他突然想起來,還真有,而且他對那件事情記得非常深刻,幾乎倒背如流。
皇佑年間,面涅將軍狄青狄漢臣領軍平兩廣叛亂,因形勢不好,在一座廟前與佛主起誓,以一百枚錢幣擲地,若全為面朝上,背朝下,則必能保佑全軍大勝。他走出廟門後,當眾一揮手,百錢應聲而落,居然真的是所有錢幣全部正面朝上,眾皆譁然。
狄青命左右取來一百枚鐵釘,將百枚銅錢隨地釘牢,宣佈待凱旋,自當取錢謝神,重修廟宇,再塑金身。於是全軍士氣高昂,大敗叛軍。凱旋之後,眾人再看這百枚銅錢,原來都是有面無背的雙面錢。
這件事蹟已經在坊間流傳許久,無人不佩服武襄公的機智籌謀,侯方態也是一時忘了這個典故,再回想到之前店家說要歸還這枚錢幣給它的繼承者,便立時雙目放光。
“這就是傳說中的無背錢?怎麼就只有一枚了?不是說當時有一百枚嗎?”
“這銅錢不僅僅能算命。還可以買命。”年輕的店主聲音低沉優雅,讓人聞之不禁渾身戰慄。
“這算命我懂,很多人占卜就直接擲銅錢,武襄公也是利用了這一點。但……買命?”侯方傑疑惑地問道,他從沒聽過這一說法啊。
”你沒收過壓歲錢嗎?‘歲’與‘祟’同音,所以相傳壓歲錢是可以壓住邪祟的。得到長輩壓歲錢的晚輩,就可以平平安安地度過一歲。世間認為把壓歲錢給孩子,當汙穢的妖魔鬼怪去傷害孩子時,就可以用壓歲錢去賄賂它們。”年輕的店主唇角勾起一個弧度,笑得意味深長,“這就是所謂的買命。”
“呃……我小時候的壓歲錢每年一拿到就會被我立刻花光……我能平安長這麼大還真是謝謝佛主了……”侯方傑聽得毛骨悚然,他從不知道壓歲錢居然還有這種用途。
“這無背錢是武襄公特製的,據說後來他把那一百枚無背錢分給了臣僚下屬,可以擋災買命。”
店主緩緩地站了起來,對著從頭到尾都一言不發的狄詠淡淡道:“在下偶然之間得此枚無背錢,就歸還與狄公子,這枚無背錢,還是貼身佩帶得好。”說罷,也不顧侯方傑的殷勤挽留,施施然推門而去。
清風樓的夥計因為知道他們之間有話要說,所以除了最開始上的一壺茶外,一直都沒有上早點。等人走了之後,才進包廂把他們點的東西用最快的速度擺了一桌子。
侯方傑見狄詠一直面無表情,也沒太在意,待夥計們都退下後,便把那枚無背錢用錦帕包住,塞進了狄詠手裡,念念叨叨地叮囑道:“既然人家都說了要貼身佩帶,等下找個繩子穿好掛在脖子上吧。”
狄詠把錦帕接了過來,自嘲地笑了笑,平靜道:“我每日在大內執勤,又怎麼會有危及性命的時候?”
雖說伴君如伴虎,但大宋朝向來不枉殺無辜,不光是文臣不會被斬首,武官雖然易遭猜忌,但也不會沒有體面,就是一般的百姓都不會輕易蒙冤。皇帝官家謙和有禮,狄詠還真不知道自己是否會有用到這枚無背錢的時候。
但他想得雖清楚,但話語間還是透著一股鬱郁不得志的味道。侯方傑又豈會聽不出來,只得好言相勸。其實說起來,狄青狄漢臣和蘭陵王一樣都是帥得要戴面具上戰場,最後也都是遭了帝王的猜忌,歷史總是重複若令人無奈的巧合。
侯方傑正一邊思緒跑得沒邊地腹誹著,一邊搜腸刮肚地挑著安慰人的話。狄詠卻比了一個手勢,示意他噤聲,侯方傑正在疑惑時,就聽到隔壁包廂內傳來了交談聲。
清風樓的隔音並不太好,但也不會有哪個人會在此處商量什麼機密的事情,隔壁包廂的兩個人說話聲也並不算大,但對於習武而耳目聰穎的狄侯兩人來說,聽得一清二楚。
前面這兩個人都說了什麼,狄詠一開始都渾然不在意,但他們居然都說到了強唐弱宋。
這個論點在坊間也多為流傳,宋朝言論自由,倒也一直有人抓住這點不放。只是自太祖皇帝杯酒釋兵權後,武將的地位就一落千丈,這也是狄詠的父親狄青被瘋狂打壓、導致鬱鬱而終的主要原因。
很多人都認為,當今宋朝自是不能與唐朝兵強馬壯相比。今日正好那古董店店主歸還父親所制的無背錢,狄詠難得有些說不出的鬱悶感觸,想聽聽他人都是怎麼評判的。
只聽其中一個聲音頗為不忿地拍桌道:“大宋積弱已久,打仗勝不了,即使勝了也要賠款,簡直就是民族屈辱的一段歷史!爐子,你怎麼又把羅盤調到這個時代了?看著就憋氣啊!”
狄詠捏著茶杯的手青筋暴起。這句話雖然並不是當著他的面說的,但他卻感覺像是被人抽了一巴掌一樣,臉頰生疼。
此時隔壁又傳來另外一個冷靜沉穩的聲音,淡淡道:“打仗?主要是看為什麼而打仗。那些外族人拼命一場,也不過是為了得到中原的瓷器絲綢茶葉,開放互市便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不死人,還能交換瓷器絲綢茶葉,那麼誰還會打仗?就像商家開店會有小流氓來收保護費,你是給錢呢,還是等小流氓們把你的店砸得乾乾淨淨再給錢呢?你又不能把那些小流氓完全殺掉,所以只要不是想要魚死網破的,就知道怎樣做出選擇。”
狄詠聞言一怔,他倒是完全沒從這個角度想過。但從大局來考量,確實也是如此。
漢武帝時期也是因為文景之治而國庫富餘,大徵匈奴的軍費是一筆極大開支,連年征戰賦稅會讓百姓勞民傷財民不聊生,就連漢武帝到晚年時期也曾有頗多懊悔。
而且遊牧民族確實難以圍剿乾淨,就像此人所說,商家根本沒有絕對的實力可以讓小流氓消失。而且更可怕的是。即使解決了這一批小流氓,還會有下一批。
那個沉穩的聲音繼續說道:“其實各個朝代最重要的是經濟問題,大體上只要百姓能吃飽喝足,就不會有動亂迭起。例如秦始皇修長城,我估計是因為他算了一筆帳,修長城的成本要比養軍隊所出的軍費還要節省,而且還沒有了手下擁兵自重的隱患,何樂而不為呢?但宋朝君臣們發現還有更省錢的法子,不用修長城,交保護費就夠了。”
“真宗時期締結的澶淵之盟,宋朝每年給契丹三十萬貫歲幣。聽起來像是很多,你知道宋朝的的國庫,收入是多少麼?這時候的宋朝年收入輕輕鬆鬆地就破億貫,三十萬貫歲幣只相當於年財政收入的0.3%,真真就是手指頭縫裡漏下點零錢就打發了叫花子,那誰還不花錢買個平安呢?咱又不差錢!”
“而且宋朝賠款只願意給白銀和絹,從來不拿銅錢當賠款,甚至限制銅錢流通出去。因為宋朝缺銅,銅錢面值都趕不上銅原料的價值,最後濫發銀票,引起了通貨膨脹,其實宋朝後來是被經濟危機給拖垮的。所以經濟學真的很重要啊……”
狄詠聽得入神,這些說法,即使是天天在垂拱殿聽政的他也覺得新奇,更別說裡面還有些他根本聽不懂的新鮮詞彙。只是……拖垮?宋朝現在一片大好河山,這人在胡亂說些什麼?
狄詠鎖緊了俊眉,長身而起。雖然他覺得對方說得很有道理,但卻有種站著說話不腰疼的感覺,他一時還抓不住這種念頭,只想若這位仁兄可以結交一下。他們或許可以聊聊,例如財政收入的具體資料這種機密他又是怎麼知道的。例如什麼叫通貨膨脹,什麼叫經濟危機。什麼叫宋朝會被拖垮……
候方傑也是一起旁聽了那位仁兄的高論,新奇不已,見狄詠黑沉著一張俊臉大步而去,便連忙追了上去。自己這兄弟一副尋仇的架勢,可別話不投機直接打了。
只是侯方傑的擔心顯然是多餘的,狄詠讓夥計敲門進去之後,便聽到夥計的一聲哀號。
包廂內的方桌上擺著吃得七七八八的幾盤早點,餘下的那半碗豆漿還冒著熱氣,可是桌邊卻不見半個人影。
狄詠皺了皺眉,這就是他們隔壁的包廂,他走過來的時候完全沒有聽到有人離開的腳步聲,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包廂的窗戶都關得好好的,若是他們從這三樓往下跳,下面街上肯定也早就有人大呼小叫了。
這時耳邊傳來夥計可憐兮兮地哀求聲:“侯少爺,您是不是認識這兩人啊?他們還沒給錢啊!”
一桌早點倒沒多錢,侯方傑與這夥計還有些相熟,只好捏著鼻子認了,乖乖地伸手入懷,一邊掏錢袋一邊嘀嘀咕咕地說道:“少爺我可沒這種吃霸王餐的朋友,罷了罷了,為了之前那番言論,這點錢倒也不算什麼。少爺我當打發叫花子了!爺又不差錢!”
在帝都,官宦家庭的子弟如果不是不求上進的紈絝,那麼不外乎文武兩種出路選擇。如果選擇文官,沒有學識的就去託關係捐個官,有真才實學的那就是入太學,考科舉,進翰林這樣的途徑。如果是選擇武將,就是殿前侍衛、到軍中歷練,封官,大概都是這樣的路線。狄詠蒙父親武襄公的餘蔭,本就是在皇帝面前掛上號的,在御前站崗了幾年,本來可以調入禁軍再歷練一下,妥妥地鍍一圈金就可以尚郡主了。
但狄詠申請要去西北的最前線。
既然他敢請命,皇帝就沒有不敢應允的。更何況雖然武襄公狄青死得有些窩囊,但對於當今聖上來說,那也是少年時崇拜的物件,早就已經下旨讓武襄公在皇帝逝去後遷墳陪葬永厚陵。此等厚愛,自然也對其子狄詠另眼相看。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