啞舍

第42章 無背錢

所以狄詠在汴京上下各種無法理解的眼神中,順順利利地來到了環州城。

環慶路統領慶州、環州、邠州、寧州、乾州,以慶州為中心,環州就是在慶州的西北方向,可以說環州這裡就是直面西夏的最前線。環慶路之前歷經種世衡、范仲淹等人精心佈置,大大小小有十數個堡壘和山寨交相照應,看上去像是牢固不破。但狄詠到此細心察訪,越瞭解就越心驚。

澶淵之盟已經讓宋遼一百餘年未起戰亂,但遼國這大流氓被如此安撫住了,後來崛起的西夏自然不甘人後。在范文正公范仲淹任陝西經略安撫招討副使之前,宋軍與西夏軍先後發生了三川口、好水川幾次戰鬥,宋軍都被西夏打得丟盔棄甲,死傷慘重。雖然現在比起以前已經好上太多了,但范文正公去後,誰也不能挽救這散漫的宋軍。

是啊,誰還想打仗呢?大不了就賠點錢嘛!

狄詠站在清平關的城牆上,看著天邊捲起的黃沙,幾乎遮蔽了天日,但卻無法掩埋城外那些族旗招展的西夏雄兵。

此時此刻,狄詠忽然想起年前在清風樓上旁聽到的那段言論,頓覺無比諷刺。

是的,沒錯,從指縫之間流出點零錢確實是可以打發叫花子,但長此以往,這叫花子被喂得油光水滑,膽子也肥了,想要更多的錢怎麼辦?

狄詠閉了閉雙眼,扶住城牆的手堅定有力。

直至今日,他也不後悔自己的選擇。

他現在在清平關戍邊,這裡東至鬼通巖二十五里,西至安邊城四十里,南至興平城三十里,北至陷道口哺二十七里,是環州城的一處堡壘要塞。但此時,西夏大將仁多瀚帶領三萬人馬殺到此處,而清平關僅僅只有三千人守關。

在一刻鐘前,他帶領士兵剛剛殺退了對方第一波的攻擊,但狄詠知道,那僅僅是試探而已。下一次,敵人就會亮出他鋒利的撩牙,再也不會那麼輕易地退卻。

侯方傑按劍急匆匆地走了上來,拽著狄詠的胳膊就往後拉,口中憂慮至極地嘮叨道:“斯陶,這城牆壓根就不高,你還站在這裡,若是來支冷箭,立刻就把你結果在這裡了。”說這裡是城牆那還是誇張了,照侯方傑來說這裡就是一小土包,連清風樓都比這兒高。

想到這裡侯方傑就直窩火,不到邊疆不知道,到了這裡才知道這裡落後到什麼程度。他也不是沒後悔過自己憑啥一時激動就跟著狄詠來了,但他在家族中是個毫不起眼的庶子,想要出人頭地的話,委實也沒有比戰場更快能建功立業的地方了。

一切都有風險,想要更大的回報,就要有賠進去一切的心理準備。

所以侯方傑看得很開,在死之前多殺幾個西夏人陪葬,這輩子也不算白來了。只是他瞥了眼身邊面無表情的狄詠,暗叫一聲可惜。這個大宋朝都聞名的狄小帥哥,正似一柄長槍般站得筆直,因為之前的那場殺戮,渾身的肅殺之氣繚繞,半邊鎧甲都被敵人的鮮血染紅,就連俊顏上都沾了幾滴血漬。甚至還有一滴血漬濺在了他的眼角,更添一股說不出的妖異殺氣。

若是讓那些擲簪花的少女們知道狄小帥哥會折損在這裡,恐怕汴京城都會被淚水給淹了吧?

侯方傑的心很大,就算在危急存亡之時,腦袋裡也浮想聯翩。這時卻聽狄詠喚了自己一聲“介盛”,侯方傑立刻嚴肅了起來,狄詠甚少喚自己的字,因為平日裡一般都是他在說話,狄詠壓根就不答腔。

只見狄詠從胸甲間翻出早就已經寫好的奏摺,沉聲道:“介盛,你拿著我的奏摺去慶州城求援。”

“你去!我來守城!”侯方傑連想都不想地說道。

“你守城?你能熬得到我領援軍回來嗎?再說哪有主將臨陣離開的?”狄詠那雙俊逸的眉眼中難得透出一抹笑意,“環慶路慶州與環州毗鄰,若是環州失守,慶州危矣。清平關此時遭圍,恐怕安邊城、羅溝堡、阿原堡、朱臺堡等處已經淪陷,所以你務必要直奔慶州城,懂否?”

真是難得聽見這小子一口氣說這麼多話。侯方傑皺眉,並未接過奏摺,反而分辯道:“不若我去通歸堡、惠丁堡等處求援?總要比慶州城近多了。”

“那幾處又能有多少士兵?豈會舍了自己的堡壘來救援此處?”狄詠把目光投往遠處的西夏大軍,此時正值兩軍停戰的間歇,雙方士兵都極有默契地互不攻擊,收斂戰場上屬於己方的戰士屍體。

狄詠繼承自家父親的練兵傳統,精心練出來的軍卒自然要比普通軍隊強上許多,只是他來環州城時間尚短,這批軍卒也絕對不能以一當十。狄詠目光堅毅,語氣嚴厲道:“侯副將,不要浪費時間,去選二十人,直接快馬去慶州城。”

聽到好友對他換了稱呼,侯方傑抿了抿唇,知道這任務他是非接不可了。軍令如山,他是狄詠的副官,自然不能違抗軍令。

狄詠見侯方傑接過奏摺,又從腰間扯下一塊欽州坭興陶的陶虎手把件,淡淡道:“這個你先幫我拿著,我怕守城戰時被碰碎了。”

侯方傑渾不在意地接過,他早就知道自家兄弟離開京城的時候腰間就多了這塊看起來喜氣洋洋的陶虎,還以為是哪家姑娘送的呢,沒少因為這個打趣。此時見狄詠在這等時刻還顧念著這個,侯方傑就更斷定此物絕對是別人送的。不過他這時也沒心情調侃,隨意地往護心鏡裡一揣,不放心地問道:“那枚無背錢呢?你有沒有好好戴在身上?”

這絕是有前科的,面涅將軍狄青就是把無背錢都分給了下屬,侯方傑就怕狄詠死腦筋,把那寶貝隨意送人了。雖說真假不論,但到底是求個心安。

狄詠從脖頸中扯出一條紅線,線的盡頭就掛著一個銅錢。侯方傑眼瞅著是皇宋九迭篆,便放下了心。戰機轉瞬即逝,他也不再廢話,上前狠狠地抱了一下狄詠,兩人的盔甲叮咣一陣相撞,便一咬牙扭頭便走,去挑選士兵突圍,準備一切事宜。

雖說兩人為了誰留下守城還爭論了一下,但突圍的活兒也是危險至極。二十人的小隊,在戰場上那根本就是一隊小螻蟻,端看對方肯不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

狄詠站在城牆上也就是恍惚了片刻,便從容招來屬下,安排如何抵擋西夏下一輪的進攻,並且最主要的就是掩護侯方傑等人的突圍。兵貴神速,很快就商定好了一切後,眾人候在城門內,侯方傑在馬背上帶好頭上的兜鍪,隨手遞給了狄詠一張青銅鬼而具。

“嘿嘿,我從你行李裡翻出來的。這是武襄公的面具吧?戴上吧,武襄公的威名在西夏人之中也流傳甚廣,多少也是個依仗。”

侯方傑笑眯眯的,一點都沒有即將直面生死的緊張,就像是在汴京城和狄詠討論今天去哪早吃飯一樣隨意。他相信生死自有天定,過分擔憂和糾結都是多餘的情緒,儘自己的一切努力,無怨無悔就值得了。

就算是狄詠,也不得不佩服好友此時的淡定大氣,他沉默地把面具接了過來,蒙在了臉上,也把臉上的表情藏在了面具後。

城牆外響起了震耳欲聾的戰鼓聲。

“殺!”伴隨著一聲厲喝,城門半開,狄詠一馬當先地衝了出去。

黃沙中夾雜著焚燒的黑煙,口鼻之中呼吸著的都是帶著血沫的空氣,耳朵裡迴響著的都是喊殺聲與臨死前的慘呼聲,這就像是一場永遠都無法醒過來的噩夢。

“呼……”狄詠只覺得肺部像是快要爆炸了一般,他有多久沒有喝過水了?有三個時辰?還是五個時辰?

太陽被烏雲遮住又重新露了出來,狄詠被刀刃反射的刺目陽光晃了一下,無法剋制地眯了一下雙目,頓覺耳邊刺骨的刀風襲來,下意識地向側閃去,右手握刀用力一揮。伴隨著利刃刺入人體的感覺,對方一聲悶哼,狄詠伸出腳猛力一踹,便把對方從城牆上踹了下去。

“呼……”真不想睜開眼睛,就想這樣墜入黑暗,他有多久沒有睡過覺了?一天?還是兩天?

一支羽箭帶著破風聲從牆下襲來,狄詠微一側頭,便讓過了那支羽箭,艱難地睜開了雙目。那支羽箭刺入了他身後的草垛,立刻就有士兵把那支羽箭拔了出來,拉弓上弦,狠狠地射了回去。

他們的武器已經告罄,只有用這樣的方法來堅持戰鬥。用西夏人的刀西夏人的箭,只要還能戰鬥,就不肯輕易倒下。

清平關的城牆已經殘破不堪,還能有力氣站起來計程車兵們,都在與攀登上來的西夏人血戰。狄詠已經記不清楚這是第幾次擋住西夏軍的進攻了,這些西夏軍就像是永遠都殺不盡的蝗蟲,殺死一批之後還有另外一批源源不絕地頂上來。

原來戴在臉上的面具,早就不知道什麼時候被敵人砍飛,對方甚至在他的臉頰上留下一道刀傷。

看來自己當真是墜了父親的聲名,連一個面具都保護不好。

不過,為什麼要用血具呢?

在戰場上,其實都來不及在意對手長什麼樣。

不知道自己殺了誰,又或者,誰會殺了自己。

“呼……”狄詠再次砍翻一名西夏人,自己卻差點被對方一起帶著跌下城牆。他只覺得雙臂都已經痠麻得不屬於自己,渾身上下刀傷處處,全憑一口氣在支撐。手上的刀已經卷刃,他彎腰拾起一把西夏軍的彎刀,抬頭看了眼周圍的情況。

手下的三千士兵,現在能站立在牆頭的,不過百餘人。

狄詠深深地吐出一口氣,他早就知道戰事會發展至此,所以也並沒有太多感觸。好在之前侯方傑已經突圍成功,他也放下了心。若是好友再聰慧一些,他都沒法把對方騙得如此順利。

慶州離環州二百多里,侯方傑走時每人帶了兩匹馬更換,順利的話半日就可以到達慶州城。但難就難在,慶州城會不會派援軍。

面且環州諸多堡壘山寨相繼失陷,小批援軍那純粹就是送死。但若是派了大批援軍,萬一反中了對方的調虎離山之計……和邊境的環州不同,慶州城乃邊境重鎮,一旦失守,西夏軍便可以沿著環慶路直取汴京,大宋堪憂。

所以,狄詠從發現西夏軍的那一刻,就知道自己面臨的是一場死戰。

他令侯方傑一開始就突圍,也並不僅僅是為了自己的私心想要保住好友性命。更重要的,是要給屬下將士們一種期冀的信念。他們求援了,也許在下一刻,就會有援軍來營救他們,所以只要他們再堅持下去,再堅持一下下……

每個人都抱著這樣美好的期冀,狄詠卻並沒有半點欺瞞屬下的愧疚。

左右都是一個死字,那麼是選擇死戰到最後一刻?還是低下頭跪倒求饒地去死?

為何不死得其所?

為什麼沒有人意識到他們大宋是在一個多麼危險的境地?

為什麼沒有人察覺到周邊的虎狼們都在虎視耽耽地包圍著他們?

為什麼沒有人知道他們現在正坐在一條危險而又滿是漏洞的畫舫上,正在緩慢地沉入海中,而那些人還可以在上面無憂無慮地飲酒作樂?

胸中盈滿怒火,狄詠再次橫刀劈翻一名翻上牆頭的西夏兵,他此時再也沒有往日大宋第一美男的風采,渾身血汙的他,更像是從陰間爬出來的厲鬼。

身體在遵循著本能,一刀一刀地劈砍著,腦海裡卻又浮現了那段令他在意已久的言論。

花錢買平安……

他並不是不贊同那人的觀點,每個人看問題的角度不一樣,也許那人是在太平盛世裡呆了太長的時間,都已經遺忘了平靜的湖面下暗藏的波濤洶湧。不光是那個人,汴京的許多人都以為這世間歌舞昇平,國泰民安。

天上的鳥兒婉轉和鳴,在林間肆意嬉戲,又怎麼會知道,它們腳下樹林中的狼群們,為了這片樹林的地盤而世代爭鬥。

樹林易主,良禽尚且能擇木而棲,但失去自己家園的孤狼,只要是有血性的,都不會苟延殘喘於世!

他必須要守衛大宋疆土!否則長此以往,大宋的版圖將越來越小,最終滅亡……

……

啊……佛主啊……我向您獻祭我的生命……如果您聽到了我的祈禱……希望那一天不會那麼快的到來……

……

紅線乍斷,狄詠脖頸間的皇宋九迭篆在空中劃過一條優美的弧線,從城牆上跌落到了泥土之上,彈跳了兩下,最終靜靜地躺在了血泊之中。

正午的陽光照射在銅錢之上,沒有任何篆字。

是背面。

風起,帶著漫天的黃沙襲來,最終一點一點地把這枚銅錢掩蓋、埋葬……

治平三年,九月,壬午,西夏大將仁多瀚率三萬精兵進犯環州城,久攻不下。武襄公之子狄詠血戰三日,三千人殺敵萬餘人,終因城牆崩塌而敗。三千人無一人退降,盡殉國。如此一百多年來前所未有的血戰,舉國為之震驚。

狄詠遺折傳至汴京,上以血書九字。雖是引用漢武帝時名言,但依舊擲地有聲!

“犯我大宋者,其遠必誅!”

尾聲

數十年後,垂垂老矣的侯方傑在院中躺椅歇息,才剛剛五歲的小孫子嘻嘻哈哈地跑了過來,獻寶似的舉起手中的物事。

“爺爺!爺爺!你看!這個陶虎裡面居然有枚銅錢!”孩童說到這裡,才想起來這個陶虎是爺爺最珍視不過的寶貝,連忙分辯道,“都是弟弟不小心,從盒子裡翻出來時沒拿穩掉在地上摔碎了……”

孩童沒有再繼續說下去,因為他爺爺已經一把搶走了他手裡的陶虎,怔怔地盯著裂開的陶虎中那已經碎成兩半的銅錢發著呆。

孩童哭鬧了一陣,發現最疼愛他的爺爺這次怎麼都不肯再理他了,只好邁著小腿噔噔噔地去找自家爹孃。

秋日的陽光並不如何熾烈,但侯方傑卻已經生生地出了一身冷汗。

他此時才知,為何當年自己突圍之時,他明明感覺到自己被利刃砍中,拼命突圍之後,卻發現自己毫髮無傷。

原來是這樣……原來他早已存了已死諫國的心……

“斯陶……”

孩童拉著自家大人撐腰,想要討來那個陶虎的時候,卻發現自家爺爺已經永遠地合上了那雙眼睛。

那枚碎裂的銅錢,正死死地攥在他的手心裡。

誰都沒辦法拿出來。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