啞舍

第52章 影青俑

正午的烈日熾熱毒辣,剛剛經歷戰火的大理城中,觸目所及的都是殘垣斷壁。原本花木扶疏鬱鬱蔥蔥的街道血跡斑斑,碧波盪漾的洱海之上,還飄浮著數具被泡漲的屍首。遠處青翠的蒼山之上,冒著數道滾滾的濃煙,在焚燒著戰死或拒絕投降而被殺死的大理士兵。

城中到處是全副武裝的蒙古兵,都梳著可笑的婆焦髮式,對於這種類似中原孩童留的三搭頭,卻完全沒有人敢當著他們的面嘲諷,所有被驅趕到路邊的大理白族百姓,均低頭或沉默或低泣或壓抑著胸中的憤怒,直到一輛囚車吱吱呀呀地從南門緩緩駛來。

高泰祥站在囚車之中,不禁暗自慶幸這幫蒙古兵們為了彰顯他們的仁慈,早上還特意派人給他洗了個澡換了新衣,遮蓋住了被用刑之後傷痕累累的身體,至少現在的他除了衣著簡單神色憔悴站在囚車中狼狽了點之外,還算有些大理相國的體面。

眼見著道路兩旁自己的臣民們眼中閃過震驚與絕望,高泰祥心如刀割。是他和段興智無能,在大理城破的時候沒能與大理共生死,反而分別帶兵棄城而逃,才讓上天恩賜的大理古城遭受戰火肆虐。

高泰祥一直認為,大理就是屬於高家的。雖然不管從前還是現在,大理的皇帝都姓段。

大理國從第四位皇帝段思聰在位期間,高氏家族取代董氏奪得相位,從此便權傾朝野,甚至在他曾祖父高升泰時廢段正明自立為帝,雖然在兩年後把皇位又還給了大理段氏,但大理的權柄一直牢牢地握在高家的手中,代代相傳。只要大理在位的皇帝有一點點不聽話,就可以要求對方去無為寺避位為僧,換個聽話的段家人來當皇帝。事實上,前前後後也有八位段家皇帝去無為寺出家了。

所以在大理,幾乎所有人都知道,皇帝僅僅是個擺設,而真正掌權的,是當代的高家相國。

高家有祖訓,永遠不得篡奪段氏的皇位。高升泰曾經違背祖訓,至今連高家祖墳都沒有資格埋進,所以儘管心有不甘,高泰祥也恪守著祖訓,不越雷池一步。因為他知道,這世間沒有哪個皇族能從一而終,如果高家篡了段家的皇位,終有一天別人也會把高家取代。

可是這如今,眼看著整個大理,都要不復存在了。

看著街邊兩旁的大理百姓依次茫然地雙膝跪地,高泰祥被他們眼中的目光注視,甚至要比頭頂上火辣辣的陽光還要難熬,背上汗如出漿。

往日戶戶種花街街流水的美景,如今已變得滿目瘡痍,花朵凋零破敗,囚車碾壓著山茶花的花瓣,混合著青石磚上殘留的血跡,有種令人心悸的絕望。

遠遠的,就可以看得到道路盡頭的五華樓,宏偉的建築之上依舊可以看得到精美的木雕,這座南詔時期就建造的外賓樓,就算是忽必烈也沒有下令毀壞,反而大理城破之後,把大軍駐紮在此處。而與往日不同的,便是五華樓上招展的旌旗,都是異國的文字高泰祥的囚車吱吱呀呀地停在了五華樓前面的廣場上,而他本人則被士兵帶到廣場上的那個新搭建的木臺之上。

這是要當眾行刑,好給依舊懷有異心的大理臣民一個下馬威。

高泰祥木著一張俊容,背縛的雙手背在身後,背脊挺得筆直,正午的陽光當頭而照,在他的身周形成一層金黃色的光暈,竟讓人有種不容侵犯的威嚴,一時之間居然沒有人敢上前迫他下跪。

可事實上,高泰祥現在全憑意志力站著,只要一陣風就能吹倒。全身筋骨都劇痛無比,但他依舊站得凜然正氣。抬頭朝五華樓上站著的那些影影綽綽的人群瞥了一眼,高泰祥隱約能看到在華蓋之下,坐著一位戴著折腰樣盔帽身穿捻金錦的大漢,正是蒙古兵們的王爺,監國託雷的第四子,孛兒只斤·忽必烈。

不多時,五華樓上便有人喊話,無非是勸降許以高官厚祿的車軲轆話,高泰祥這些天聽得都可以背下來了。當傳話計程車兵都喊累了,廣場一下子陷入了令人窒息的安靜,幾千雙眼睛都在注視著高泰祥的選擇。

若他選擇投降,早就降了,若他想要提前結束自己的性命,又何苦遭受這樣的侮辱。忽必烈想必除了下馬威外,還打算把大理城中的反抗實力一網打盡。真是打得一手好算盤。

高泰祥英俊的臉龐上閃過一絲嘲弄,郎聲道:“段運不回,天使其然,吾事必矣!”說罷便閉目不言,引頸受戮。不管如何,段興智還活著,希望他能有機會,重回大理……

段興智,記住我們的約定,我在天上,看著你。

劊子手得了五華樓上的命令,舉起了手中的巨斧。

當空的烈日忽然被厚重的烏雲所遮擋,頃刻之間狂風驟起,吹得旌旗招展獵獵作響,瞬間雷電大作,風沙撲面,隨著傾盆大雨落下的,便是一蓬血雨……

啞舍沉重的雕花大門發出吱呀的聲音,陸子岡隨後就聽到了柺杖拄在地板上的聲音,連頭都懶得抬起來,繼續專注地握著錕刀雕刻著手中的玉件。

館長也不用他招呼,自來熟地把手裡的一個錦盒放在櫃檯上,便小心翼翼地拿起手邊的一盞茶碗,輕手輕腳地欣賞起來。開什麼玩笑!看這釉色、毛口、淚痕,還有這芒口,一看就是晚宋定窯,而且還是少見的黑定,再看在澄清的茶湯中,碗底那清晰可見的葉片花紋不用再做過多的鑑定,館長已經確定這是一盞宋定窯黑釉葉紋碗。

雙手不禁顫抖了一下,館長連忙把手中的茶盞放回櫃檯上。造孽啊!這種品質的古董,就算在珍寶如雲的臺北故宮博物院,也有資格擺在玻璃櫃裡讓人欣賞。而在啞舍這裡,就變成了隨意泡茶使用的器具了。雖然本來這茶盞就是喝茶用的,但館長無論看過多少次也還是適應不了。

館長又是糾結怕碰壞了又是想要拿在手裡摩挲,對著黑定茶盞發了會呆,他才把視線轉移到了陸子岡那邊,一看之下不由更為震驚地扶了扶鼻樑上的老花鏡。

他這是眼花了嗎?陸子岡什麼時候有這麼好的手藝了?難道當真被那個明朝的陸子岡附體了?

看這玉件上的牡丹花雕的,簡直連花瓣上的脈絡紋理都雕得清清楚楚,甚至連上面的露珠都讓人有種泫然欲滴的感覺,再加之所用的玉料是和田玉的籽料,羊脂白皙,圓潤光澤,連留皮的那點黃色正好落在了牡丹花的花蕊之上,陸子岡此時正在用錕刀雕刻那裡。

館長完完全全看入迷了,也知道不能隨意打擾,萬一這一刀下去多半點力道,這塊巧奪天工的玉件也許就毀了。他眼睜睜的看著牡丹花的花蕊一根根的出現在眼前,附近顏色深的地方則被陸子岡巧手雕成了一隻蜜蜂,翅膀薄如蟬翼,好像下一刻就會展翅欲飛。

這個過程中,館長是連呼吸都怕驚擾陸子岡,一直悄悄地放輕了呼吸,所以直接導致陸子岡都忘記身邊還有個人圍觀了。當他雕完蜜蜂,在玉件的背面用錕刀刻了一首詩,並且順手落了個子岡款後,這才抬起頭,打算拿起手邊的茶盞喝口茶潤喉。

手這麼一伸就撲了個空,他這才發現啞舍的店裡多了一個人。陸子岡眼見著那盞黑定葉紋碗放在館長的面前,不用猜也知道肯定是被館長大叔上上下下摸了個遍。他嫌棄地撇了撇嘴,從櫃檯裡翻出一盞和之前那個差不多大的茶盞,拿起茶壺重新給自己沏了壺茶。

即使面前又多了個宋定窯黑釉鷓鴣斑碗,館長也沒那麼激動了。他的神情都有些飄忽,他沒看錯吧?那麼精巧絕倫的雕工!那麼正宗的子岡款!若不是他親眼看著這塊玉件的雕成,估計再加上一系列淬醋、褪光、染沁等造假手段之後,說不定他都會以為這是塊明朝陸子岡的真品……

難不成,這啞舍其實是個造假貨的鋪子?

館長立刻就把這個懷疑否定了,造假也是某一方面專精,總不可能所有古董看上去都像那麼一回事。再說他從啞舍裡得了多少好東西,總不能個個都打了眼吧?更何況,歷代都有仿子岡款的玉件,只是面前這個小子雕得實在是太像了。

陸子岡可不管館長心裡都琢磨什麼,他巴不得這大叔胡思亂想,從此離啞舍越遠越好。這些天這大叔天天上門,也不說有什麼事,都是顧左右而言他。喝了口熱茶,陸子岡掃了眼今次櫃檯上多了的那個錦盒,嘆氣道:“館長大叔,我都說了老闆最近不在,你就算帶著東西來找我也沒用啊。”

經他這麼一提,館長才想起來意,連忙道:“小陸啊!叔我這不是真找不到人幫忙嘛!來幫我看看唄!”

陸子岡勉為其難地把館長面前的黑定木紋碗拿過來洗了洗,重新給他倒了碗茶,作出洗耳恭聽的架式。說實話,陸子岡本是抱著打發時間的念頭,但隨著館長略沙啞的聲音,他的神情越來越嚴肅。

館長年前的時候,因為腿腳不好,去了昆明療養。不過他是個閒不住的,沒多久就和昆明的同行們搭上了線,不久之後就聽聞了大理古城出土了一座古墓,便按耐不住坐著火車跑了趟大理。因為身份的緣故,雖然沒有直接參與大理古墓的發掘工作,但所有出土的古物他也都一一過目了。這座古墓在上報國家之前,就已經被當地人發現了,而且因為地域偏遠,所有當考古人員封閉現場的時候,有一大部分古董都已經被人偷盜走了。館長不死心地在當地流連了許久,倒還真讓他買到了一個疑似從這座古墓中出土的瓷俑。

“只是疑似,因為我沒有在出土的那些古物之中看到類似的瓷俑,只是用脫玻化鑑定法和釉面顯微觀察法,大概推斷了這個瓷俑的年代,和出土的古墓年代相近。所以我把這個瓷俑上交了,可人家沒收,認為是我判斷錯了。”館長搓了搓手,滿是皺紋的臉上也寫滿了不是滋味,“所以我只好把這瓷俑帶回來,原想著放在自家收藏室中,就當填個收藏品了,結果……”

“結果怎麼樣?”陸子岡半響都沒見館長繼續說下去,倒是對這錦盒中的瓷俑起了興趣。他洗過手後擦乾,又拿起櫃檯裡的薄手套戴了起來。用啞舍裡的古物時他不甚在意,那是因為這些器物都是平時拿來用的。而這瓷俑有可能是出土冥器,自是不同待遇。

只見一尊手掌大小的影青俑正靜靜地躺在錦盒裡。

影青也是一種青瓷,釉色微帶青色,晶瑩潤徹,透明性強。影青一般都是以鐵為著色劑,多在雕刻花紋的生胚上施釉,所以成器一般較為古樸大方。而面前這尊影青俑也比較粗糙,雖然釉面光潔,但也有些釉色剝落的地方,可見燒製的手法並不是多麼的嫻熟,但依舊可以看得出來這尊人俑身上的服飾和花紋。這尊影青俑雙膝跪地,頭顱微低,可惜的是眉目五官釉面破損剝落得比較厲害,已經看不大清楚原來的模樣。這細細端詳之下,陸子岡也知道館長為何深信這尊人俑也是出自那個古墓的了。

關於大理古墓的發掘,身為業內人士的陸子岡也有所耳聞,那是一座大理貴族的陵墓,但由於許多重要的陪葬品被盜,再加之宋末元初時期兵慌馬亂,大理皇位更替頻繁,所以古墓的擁有者一時難有定論。而這尊影青俑的服飾分明就是大理貴族所穿戴,而且渾身上下的花紋繁複,偏偏中間圍腰處那一塊空白,意為不能有花花腸子之意,這是一個典型的白族貴族。

陸子岡倒是少見這樣的影青俑,一時間愛不釋手,但他沒忘記館長未盡的話,追問到:“結果怎麼了?”

“……結果,我最近總是在做惡夢。”館長用手抹了抹臉,總覺得應該子不語怪力亂神,但幾年前自從他收了那個越王劍經歷了那場博物館驚魂之夜後,他便多多少少也信了些許,“我反覆夢到一個人被行刑的場景,看周圍的景色和旗幟,應該是大理城被蒙古兵佔領的時候。”

“高家最後的掌權人?”陸子岡略略想了一下,便從記憶裡翻到了答案。他倒是一時想不起來那個人的名字了,但大理國異於中原的統治形態,還讓人印象深刻。大理段氏某種意義上更像是現代的日本或者英國皇室,沒有實權,僅僅是個吉祥物,擁有象徵意義。而高氏一族才是大理真正的掌權者,而被公開處刑的,那麼答案也就呼之欲出了。

“恩,是叫高泰祥。”館長對這段歷史知之甚深,“當年大理城破,大理的末代皇帝段興智與高泰祥分開逃亡,高泰祥被擒,拒絕招降,被斬於五華樓下。不久之後段興智也被擒,卻被送到北方蒙古漢廷,去見蒙哥汗,蒙哥汗施以懷柔,賜金符,令其迴歸,當大理總管,繼續管理原屬各部。依我看,段興智恐怕還高興得很,這下少了高氏的桎梏,反而要更自在些。”

陸子岡挑了挑眉,他們這些研究歷史古物的,在評論歷史史實時,甚少加上自己的喜好判斷,而館長如此明顯地表達了對段興智的嫌棄,恐怕也是受了那些夢境的影響。陸子岡把影青俑在手中把玩半響後,重新把他放回錦盒,笑了笑道:“館長,我估計您這是日有所思夜有所夢,這影青俑也沒有什麼異樣。”說罷,他無奈地攤了攤手續道,“老實說,就算是有,依我的道行,也看不出來啊。”

“沒有什麼異常嗎?”館長砸吧了兩下嘴,“我倒是打算把這尊影青俑送去做熱釋光鑑定,但要在上面打孔還是捨不得。不過好在有釉面剝落的部分,前天送去做了成分分析,評估報告還沒出來……”

陸子岡深切地覺得館長這是多此一舉,也知道對方也並不是指望他能有什麼建議,又或者即使他有什麼建議也聽不進去,便老老實實地閉口不言了。

館長卻依舊琢磨著,最後決定還是遵從自己的直覺。一般出土的冥器陰氣太足,都會放在博物館展覽。因為暴露在燈光下,還有不斷有人前來參觀所帶來的陽氣,才會讓冥器身上的陰氣慢慢退散。

決定了,下週的瓷器展,就把這尊影青俑放進去!

高泰祥至今都記得,他自己選擇自己的命運,也同時決定了他人的命運,甚至整個大理命運的那一天。

高家的富貴綿延,權勢滔天,也造就了一個攀枝錯節的龐然大物。在高氏家族內,每一代的高氏掌權人,並不是像漢族那樣,看重長子嫡孫,而是能者居之。所以在如何成為長輩們眼中合格的高家掌權人,高泰祥付出了旁人難以想象的辛苦和代價。

而大理段氏的皇位,事實上也是高家掌權人所選擇出來的代言人,在高泰祥輔佐的孝義皇帝段祥興去世之後,他的首要任務,就是在段氏子弟中,選出合適繼承皇位的那個人。

沒有高家的掌權人會不享受這一刻,也許會有人覺得成為皇帝是人世之間最尊貴的榮耀,但擁有選擇誰來繼承皇位的權力,把龍椅上的那個人控制在股掌之間,也許會更加讓內心的權力慾望膨脹到極致。

至少,高泰祥是樂在其中的,可還是有些厭煩。雖然他非常年輕,但能從臥虎藏龍的高家脫穎而出,也算是見過了許多鬼蜮伎倆。那些從早到晚都見縫插針一樣,圍在他身邊的段氏子弟,就像是圍著糕點多蒼蠅,令他不勝其擾。

直到有一天,一個眉眼舒朗的青年站在他面前,渾然不顧他剛下戰場的滿身殺氣,一句話也不說,就那樣施施然地注視著他。“為什麼不說話。”高泰祥承認,這個段興智確實引起了他的興趣。

“在下就算不說,高相國也知道在下的來意。”段興智的唇邊漾出一抹自信的笑容,那雙眸中的光彩,在陽光的照耀下,幾乎明亮得讓人移不開眼睛。只聽他徐徐說道,“而且,高相國最終也會選擇在下。”

“哦?那為什麼我會選擇你?“高泰祥聞言挑了挑眉,啞然失笑。

“因為,我會比你先死。”段興智簡單的說。他的聲音輕柔,但卻蘊含著一股難以讓人拒絕的味道。

高泰祥收起了笑容,頭一次認真端詳坦然站在他面前的少年。他沒有說自己會殫精竭慮地為大理鞠躬盡瘁,也沒有試圖用裙帶關係來套近乎,更沒有用各種手段來旁敲側擊。因為,他知道他先要的是什麼。

他是在向他承諾,他會比其他兄弟都容易控制,若是不好控制,便可以直接換掉他。

“很好,這是約定。”

“這是約定。”

“很好,這是約定。”

“這是約定。”

高泰祥從回憶中清醒,伸手撫摸著掌下的雕花欄杆,五華樓是大埋城中最高聳最繁華的建築,每一處細節都精緻得讓人難以置信,也許只有中原的漢族人的皇宮,才能比得上。可是就連那麼強大的漢族人,也沒有阻擋得了蒙古人的鐵騎,壯麗的河山都在馬蹄下被無情的踐踏。而現在,轉到他們大埋了…

身後的木製樓梯傳來沉重的腳步聲,高泰祥不用回頭,都知道走上來的是誰。這是五華樓最高的一層,在大理國,只有兩個人才能有資格登上。

“相國,你帶兵突圍吧。“段興略帶疲憊的聲音在高泰祥身後響起,一雙白皙而又沾染著鮮血的手按在了後者身側的欄杆上。

高泰祥的日光不由自主地落在那指縫上的血跡上,確認了並不是對方受傷,才眯起雙目道:“那你呢?“段興智的眼神空茫,看著五華樓下倉惶的大理臣民,許久才嘆了口氣道:“我與大理同存亡。”

“你甘心嗎?“高泰祥冷冷一笑。在他的輔助下,段興智已經登基了三年,這個青年並不像他表現出來的那麼無害。他有野心,雖然隱藏得很好,但在高泰祥眼裡,基本無所遁形。

段興智的薄唇抿成了一條直線,他怎麼可能甘心,但危急存亡之秋,他又不可能看不清楚事實,欺騙自己一切還有希望。

“我們分開突圍。”高泰祥淡淡地說,“這樣,蒙古兵就只能分兵抓捕我們,至少,他們需要我們兩個之中,有一個人活下來。”

“為什麼?“段興智轉過頭問道。他問的並不是為什麼蒙古兵會留他們其中一人的性命,不用想也是為了安撫大理臣民。他問的是高泰祥為何多此一舉。

回答他的,是高泰祥的微微一笑。“反正我們有過約定,不是嗎?”段興智無奈地勾了勾唇,確定,他們有過約定。兩個人分開突圍,定是比高泰祥一個人突圍的生存機會大。更何況就算高泰祥被抓,他只要投降,就完全可以拿回他原來所擁有的一切。

他還是想的太多了。

窗外春雨淅淅瀝瀝,帶著一股倒春寒撲面而來。

醫生站在窗邊,只覺得未關嚴的窗戶縫中透出一種令他渾身戰粟的寒意。

奇怪了,他是什麼時候這麼討厭下雨了?雖然會覺得下雨不方便,但也到厭惡甚至於害怕的程度吧?

潛意識中有幾幅模糊不清的畫面一閃而過,醫生皺了皺眉,想要重新抓回來看清楚,卻一無所獲。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