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他們覺得,跟著東海乾,有奔頭。”嚴小敏把資料夾合上,“宿舍圖紙我改好了,四人間按你的要求,棚子留十三間,預算報給楊子青了。”
汪國濤盯著圖紙上那棵歪歪扭扭的枇杷樹,忽然抓起筆,在旁邊添了個籃球場:“行吧,我這就去聯絡施工隊。但醜話說在前頭,要是將來沒人來租棚子,你可別怨我。”
李東海哈哈大笑:“放心,等陳姨家嫂子來開店,保準火。”
車間裡,林小梅悄悄把“四人間”三個字寫在筆記本上,旁邊畫了個小小的笑臉。遠處的傳送帶上,那塊掉下去的電阻正隨著皮帶緩緩移動,像顆揣在懷裡的希望。
棚子裡的算盤聲
三個月後的一個傍晚,林小梅抱著剛發的工資條,站在宿舍區的臨時棚子前發愣。夕陽把“便民百貨”的招牌染成金紅色,陳姨的嫂子正踮著腳往貨架上擺洗衣粉——包裝上印著“東方電子定製”,比外面超市便宜兩塊三。
“小梅姑娘,來袋洗衣粉不?”陳嫂笑著招呼,手裡的算盤打得噼啪響,“今天賣了五十袋,都是你們車間的人買的。”
林小梅臉一紅,掏出五塊錢:“要一袋。”她看著貨架上的筆記本,忽然想起李東海上次說的“書本也得便宜”——果然,定價只有新華書店的一半。
“這棚子可真熱鬧。”身後傳來王雪峰的聲音,他手裡拿著個籃球,球衣上還沾著草屑,“汪經理上午還在唸叨,說乒乓球檯不夠用,要再添兩張。”
林小梅順著他的目光看去,宿舍區的空地上,張建軍正和幾個工友打羽毛球,笑聲傳遍了半個廠區。不遠處的菜地裡,陳姨正帶著幾個大媽種油菜花,說是李東海讓種的,“明年開花了好看”。
“你們看,那是不是汪經理?”有人喊了一聲。
眾人望去,只見汪國濤正蹲在最後一間棚子前,和一個修鞋匠比劃著什麼。那間棚子原本空著,昨天突然來了個修鞋匠,說是汪經理特意找來的,“給大家補鞋方便”。
“汪經理嘴上說不贊成,背地裡可積極了。”嚴小霞抱著本書走過來,書皮上印著《電子元件基礎》,是從棚子的書店買的,“我昨天看見他偷偷給陳嫂塞錢,說‘要是賣虧了,從廠裡賬上走’。”
林小梅忽然想起李東海在車間說的話——“讓他們把這裡當作家”。她摸了摸口袋裡的工資條,比試用期多了兩百塊,嚴小敏說這是“技能補貼”。上個月她被評上“優秀員工”,獎勵的床單被套還鋪在四人間的床上,帶著陽光的味道。
“小梅,快去看!”張建軍跑過來,手裡揮舞著張通知,“廠裡要搞歌詠比賽,贏了的獎電風扇!”
林小梅跟著人群往公告欄跑,路過那排棚子時,聽見陳嫂的算盤打得更響了。夕陽穿過新栽的枇杷樹,在地上投下細碎的影子,像撒了一地的金豆子。
公告欄前,李東海正和汪國濤站在一起,看著工人師傅們往牆上釘籃球架。
“你看,我說什麼來著?”李東海拍著汪國濤的肩膀,“這棚子不僅有人來,還不夠用呢。”
汪國濤哼了一聲,嘴角卻揚了起來:“下月初把足球場搞好,我要跟張自河他們踢一場。”他忽然壓低聲音,“那排棚子的租金,我讓財務記在‘員工福利’裡了。”
李東海笑了。遠處的車間還亮著燈,嚴小敏正帶著工程師除錯新裝置,綠色的地坪漆在燈光下泛著柔和的光。他知道,這裡的故事才剛剛開始,就像那些剛栽下的枇杷樹,總有一天會枝繁葉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