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德公雖對劉禪印象頗佳,卻無意過早暴露身份。
想做他弟子的人,能從襄陽排到許昌。
他只是淡然一笑,謙遜道:“不過山野村夫,名姓不足掛齒。此行前來,只為在這武漢新地,尋一口餬口的飯吃!”
劉禪一聽“山野村夫”四字,心頭更是一凜——上一個如此自稱的人,此刻正在父親身邊,日日督促他上進呢!
他不敢怠慢,關切問道:“老丈與諸位先生遠道而來辛苦。不知打算做何營生?小子定當鼎力相助!”
龐德公捋了捋長鬚,目光掠過身後三位門人,語氣平和如常:
“老夫與這幾個不成器的弟子,身無長物,唯識得幾個字,讀過幾卷書罷了。
此來,便是想尋個清靜所在,開一方小小蒙館,教書育人,傳些粗淺道理。
不知這新立的武漢城中,可有我等容身授業之地?”
“教…教書?!”
劉禪先是一愣,隨即大喜。
這簡直是天降甘霖!瞌睡遇到了枕頭!
他之前費盡心思,在城中規劃建造了一處頗為寬敞的學堂,就是為了收容流民中的孩童,也為了給少英營將士以及未來武漢培養人才打下基礎。
然而,最大的難題就是沒有老師!
城中識字的人本就不多,有學問、能為人師表的更是鳳毛麟角。
之前好不容易從江夏郡府“討”來了三位勉強能識文斷字的小吏,讓他們輪流去學堂授課。
可這三人本身公務就極其繁忙,常常分身乏術,授課也是斷斷續續,只能教些最基礎的識字寫字,遠遠達不到劉禪期望的效果。
學堂是建起來了,裡面也坐了不少孩童,可沒有好老師,這學堂就像沒有靈魂的空殼!
如今,眼前這位深不可測的老者,連同他身後那三位氣度不凡的門人,竟然主動提出要開館教書?!
而且看他們的談吐氣度,絕非那三個只能教教認字的小吏可比!
巨大的驚喜讓劉禪幾乎要跳起,但他強行按捺住激動:“有!有!太有了!老丈!您真是…真是武漢的及時雨啊!”
生怕對方反悔,他早已將探問來歷的心思拋到九霄雲外,熱情地挽起龐德公的手臂就往城裡引,
邊走邊急切介紹:
“小子不才,早就在城中建了一處學堂!地方寬敞,足夠容納數百學子!
桌椅板凳都是新做的!
筆墨紙硯…呃,雖然不算多,但小子定會想辦法籌措!
就是…就是苦於沒有真正的好老師坐鎮!”
這間書院,傾注了劉禪的心血,位於少英營正對面,用料是武漢所有建築中最厚實規整的。
呈現在龐德公眼前的,並非想象中的簡陋草棚,而是一排排由新伐木材搭建的、雖顯粗糙卻極為規整的房舍。
房舍圍成寬敞院落,中間留有活動場地。雖材質普通,但地基夯實,茅草屋頂厚實遮風,窗戶開得敞亮。
劉禪指著房舍,語氣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自豪:
“這是小子規劃的學堂!共有大講堂三間,小蒙館六間,還有供學子午間歇息的房舍數間。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