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重生阿斗,復國系統來早了

第74章 文樞初鑄開九道 百釜爭沸煮金豆

從學堂出來的額劉禪心情極佳,短短半個時辰之內,一下解決了兩個棘手的問題

不僅找到了解決武漢食物短缺的問題,還為自己的學堂找到四個不可替代的老師。

這收穫,不可謂不大。

武漢這片土地,對劉禪而言,意義截然不同。

在父親劉備的大營中,他雖貴為少主,眾人恭敬有加,但軍國要務,終究是父帥與軍師一言而決,他更多是學習與旁觀,並無真正施展的空間。

而武漢,則是玄德公親口敕封、完全交予他治理的方寸之地!

這是他劉禪的領地,是他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踐行心中所想的試驗田!

正因如此,他傾注了遠超尋常的心力,將這片土地上的每一個人,都真切地視作自己的子民,他們的飢寒溫飽、生死存亡,都沉甸甸地壓在他的肩上。

劉禪不知道他前世死後,晉朝統治下的華夏大地最終會滑向何等深淵,會經歷怎樣慘烈的劫難。

但他還活著的時候,是清晰的看到了司馬昭和司馬炎統治下的世家大族是多麼奢靡。

那些堆砌在洛陽高門內的金玉珍饈、錦繡華服……他哪怕是用腳後跟想,也知道那些被世家大族浪費的,都來自哪裡。

是無數像今日倒在武漢郊外的流民一樣,在泥土裡掙扎求生的黔首黎庶!

每一滴膏腴,都浸透著底層百姓的血淚與絕望。

再加上陳群的九品中正治,幾乎斷絕了底層的上升通道。

此制一出,寒門之路幾近斷絕。

世上再無像自己父親、二叔、三叔這樣憑胸中熱血、一身肝膽,從微末塵埃中崛起的途徑了。

劉禪雖然沒有詳盡的計劃,但也從系統籠統的介紹中找到不少靈感。

比如“科舉制度”這個後世王朝用來選拔人才的制度。

顧名思義,“科”乃科目,“舉”乃舉薦……

分開科目,舉薦專才!

劉禪心思電轉,瞬間抓住了關鍵:世間全才罕有,偏才居多!

以他麾下九曹為例:

戶曹、倉曹、金曹:需心思縝密、精於彙算、耐得繁瑣、清廉自守——此乃“明算”之才!

賊曹、兵曹:需武藝膽識、明察秋毫;需通曉兵法、善於統帥——此乃“明武”與“明策”之才!

田曹、集曹、漕曹:需懂稼穡、善推廣;需通商情、定規章;需精工程、能協調——此乃“明農”、“明商”、“明工”之才,更需“明言”之能!

法曹:需精通律法、心如明鏡、剛直不阿——此乃純粹的“明法”之才!

思路豁然開朗!

何不將天下人才,如同編戶齊民分為“將戶”、“軍戶”、“農戶”一般,

也按其稟賦專長,劃分為“經才”、“算才”、“法才”、“策才”、“武才”……

朝廷再設對應科目的學院,專精培養!

屆時,將“舉薦”之權收歸學院,令學成之“專才”按其所長分派職司!

只要牢牢掌控學院招生的渠道,確保寒門、世家、平民按比例入學,

何懼朝堂被世家門閥把持?!

這念頭如同野火,在劉禪胸中熊熊燃燒。

雖然這構想還很粗糙,漏洞百出——分科取士必然觸動荊襄、益州乃至未來父親和相父需要倚重的世家大族的根本利益!

他們豈會坐視“舉薦”之權旁落?反撲與抵制,可想而知。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