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聰慧機敏,卻非嫡長;他見解獨到,卻常被忽視。
加入少英營,僅為族命,無關己願。
他來此本就心帶疏離與審視,甚至一絲不易察覺的屈從命運的無奈。
可如今呢?
眼前百姓沸騰的感激如重錘擊心。
那真誠的“青天大老爺”叩拜、婦人緊握他馬鞍的手,讓他這等人,第一次感受到被需要的重量。
主公因百姓感恩而顯愧疚的身影,更如驚雷:原來上位者竟能如此心繫黎庶?
這與他熟知計程車族世界截然不同!
“我做了什麼?”他自問。
圍困之策本為執行主公命令,卻真切改變了百姓命運,讓“李茂”之名有了意義。
他嘴角那抹帶著距離感的微笑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前所未有的、發自內心的動容。
他不再僅僅是冷靜的觀察者,他成為了這洶湧浪潮中的一部分。
他學著主公的樣子,也努力挺直了背脊,向周圍的百姓鄭重地抱拳回禮。
這個動作不再僅僅是禮節。
他看著歡呼的百姓,看著振奮的同袍,看著前方主公的背影,心中一個聲音越來越清晰:“這條路,是我李茂…自己選的!”
其餘少英營的普通士卒,大多如李茂、張猛一般,皆是十幾歲的少年郎。
百姓的每一句感謝,每一點心意,都像注入體內的暖流,驅散了疲憊,讓手中的刀槍、身上的傷痕,陡然間有了沉甸甸的分量與價值。
一種強烈的榮譽感與歸屬感油然而生,守護的決心從未如此堅定。
“為少主公效死!”
“護我長沙百姓!”
不知是誰先低吼了一聲,緊接著,越來越多的聲音匯聚起來,低沉而有力,在百姓的歡呼聲中,形成一股雖不嘹亮卻震撼人心的洪流。
少英營的將士們,無論是新兵還是老卒,此刻都挺直了脊樑,眼神銳利如鷹,士氣攀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頂點!
民心所向,將士歸心。
這不在劉禪意料中的一幕,不僅帶給少英營一次集體的意志覺醒,也讓劉禪看到了為何父親要一直踐行“仁義”之道。
會上癮的。
看著百姓激動感激的面容會上癮,心中正義與仁德的踐行會上癮,那收穫的信任會上癮,那付出守護的沉重也會上癮。
這來自民心的迴響,這源自道義的滿足,其甘醇遠勝金玉珠璣,其力量足以滌盪靈魂!
它如同最清冽的甘泉,最熾烈的薪火,一旦嘗過其滋味,便再也無法割捨。
劉禪深深吸了一口氣,將心中的愧疚與責任壓下。
化為此生銘記的決然烈火。
“入城!”他朗聲下令,聲音沉穩而有力,帶著不容置疑的決心。
民心難負,道阻且長,仁義之宏,鍥而不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