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聽罷徐庶之言,深以為然。
文聘此人,他素知其忠勇,若能收服,於取襄陽大有裨益。
諸葛亮等人計策還需要等待天時,而徐庶的計策則當下可用。
他立刻起身,沉聲道:“元直之言甚善!文仲業乃荊襄名將,忠義之士,不可輕慢。備當親往說之!”
待到會議結束,劉備在陳到的護衛下,徑直來到關押文聘的牢房。
此刻,文聘正被囚禁在江夏水軍大牢之中。
按常理,似文聘這等大將,縱使不能禮遇,也該在城中尋一處宅院嚴加看管。
奈何關羽性情孤高,視荊州眾將不戰而降、依附曹操者為小人,文聘身為荊州大族子弟,更不入他法眼,故此未曾給予優待。
劉備回師江夏後,關羽也未及稟報此事。
所幸關羽雖傲,卻也非刻薄之人,雖不喜文聘,卻也不會刻意虐待。
加之其麾下水軍多系荊州舊部,皆識得文聘威名。因此,這軍營牢房倒也打掃得頗為整潔。
文聘雖身著囚服,卻腰桿挺直,面容雖有風霜之色,但觀其形貌,顯然未曾遭受苛待。
“仲業將軍,備特來探望。”劉備屏退左右,只留陳到在門外警戒,親自上前,語氣溫和。
文聘見劉備親至,眼中閃過一絲複雜,但很快恢復平靜,抱拳道:“階下之囚,不敢勞劉皇叔親臨。聘乃敗軍之將,要殺要剮,悉聽尊便!”
“將軍何出此言!”劉備連忙扶住文聘手臂,示意他坐下,“備素聞將軍忠勇,乃荊襄柱石。昔日景升兄在時,常贊將軍之能。今日之事,乃各為其主,非將軍之過。”
劉備看著文聘的眼睛,言辭懇切:“曹操名為漢相,實為漢賊!挾天子以令諸侯,屠戮忠良,禍亂天下。赤壁一戰,其兇焰已挫!備雖不才,乃帝室之胄,承景升兄託付荊州之責,欲伸大義於天下,匡扶漢室!將軍乃漢臣,豈可明珠暗投,為虎作倀?何不棄暗投明,助備一臂之力,共扶漢室江山?備必以心腹相待,共圖大業!”
劉備一番話,情真意切,曉以大義,更抬出劉表舊恩與漢室大旗,句句直叩文聘心門
文聘沉默良久,臉上神色自動搖到猶豫,最後定格到堅定,顯是內心思緒翻湧。
他並非不知曹操為人,亦感佩劉備仁德,但最終他還是長嘆一聲,緩緩搖頭,聲音低沉:
“皇叔厚意,聘心領了。然聘深受景升公厚恩,未能保全荊州,已是愧對舊主。今既歸順曹公,忠臣不事二主,此聘之節也!皇叔不必再勸,聘寧死不降!”
其實雖然文聘受忠心約束,他本是追隨少主劉琮一起投的曹操,如今劉琮與其母蔡夫人被曹操帶回許昌,音訊杳然,自然不會有舊主約數。
所以文聘本人對曹操並無多少忠心。
而讓他不能降劉的重要原因,卻是其在襄陽中的家族親眷。
曹操此人殘忍多疑人盡皆知,若他此刻投了劉備,那他的家眷老小必然慘遭屠戮。
可能是劉備也想到了這個問題。
劉備何等敏銳,見文聘拒絕得如此決絕,又提及“舊主”“名節”,再思及襄陽局勢與曹操為人,心中已隱約猜到了那難以言說的苦衷。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