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建新聲音都提高了好幾個度。
嫉妒,讓他面目全非!
“其實一百八十萬還包括投放的錢,真正能夠用於拍廣告的,也就六十萬左右吧,主要是35mm膠片太貴了,三分之一的預算都花在了膠片上。”
蘇超安慰黃建新。
然而,效果顯而易見,黃建新不只是臉紅,連脖子都粗了。
丫的拍廣告用35mm膠片?
黃建新喝了一大口茶水,這才緩過來一口氣。
“你幹嘛找霍建起啊,他又沒當過導演,我來給你拍!”
黃建新不服氣。
口口聲聲說和我們西影廠關係好,卻拐彎抹角的勾搭北影廠的人。
好你個水性楊花的小兄弟!
他上北電的那一年,霍建起是美術系大三的學長,他們學校就那麼屁大點地方,還是見過面的。
後來工作了,也一起參加過學術探討會。
而且黃建新在八十年代中期,籌備電影《錯位》的時候,曾邀霍建起做美術設計,雖然後者沒有檔期婉拒,但是兩人一起探討過視覺方案。
“他最近兩年經常拍mv,賺了不少錢呢,我就是給江珊拍mv的時候認識的他。”
蘇超並不一定非得找霍建起拍。
而且,以後業務多了,需要拍攝的廣告也會增加。
不可能全都找一個導演。
否則拍出來的廣告風格都一模一樣,使用者會產生審美疲勞的。
“我今天就和廠長打電話,讓你的廣告公司掛靠過來,等到拍廣告的時候,儘量用我們西影廠的員工。”
廠長最頭疼的就是吃飯問題。
除了裁員下崗,他想不出更多的辦法了。
如果能夠幫忙解決哪怕十幾個人的吃飯問題,西影廠也不介意蘇超掛靠一下,反正廠子下邊早就掛靠一堆的各種文化公司了。
“謝謝哥了,這個廣告的導演我已經聊好了霍建起導演,下一次我一定會找您拍。”
頭疼啊。
這麼多的人脈關係需要維護。
霍建起繫結了《那山男人那狗》,偶爾要多交流交流。
張子恩則是《上錯花轎嫁對郎》,也不能冷淡了。
他還是西影廠大佬,和文化局非常熟。
黃建新雖然未來越來越少拍電影,但是他是行業大佬,和韓三坪關係莫逆,韓三坪退了之後,他還填補了一部分權利空白。
這些都是用得著的人脈關係啊。
趁著現在這些人一個比一個窮,如果能夠透過拍廣告維持利益關係,那就再划算不過了。
不是所有的導演,都能像姜聞那樣混成超一線男明星的。
黃建新倒也沒有搶霍建起飯碗的打算。
蘇超的態度讓他很滿意。
然而,一百八十萬拍一個廣告的報價,還是讓他覺得不可思議。
隔行如隔山啊。
這年頭錢都這麼不值錢了嗎?
為什麼他們這些做電影的這麼窮呢。
230萬成本,50萬宣發,其他的七七八八加一塊也不超過350萬。
而他卻要用這350萬拍一部90分鐘時長的電影。
特麼的,他連多喊一次ng都心疼。
國營廠是真的不行了。
下海,下海……
蘇超聽著他嘴裡念念叨叨的,心裡卻在偷著樂。
跟你說這麼多。
除了落實掛靠西影廠,就是想要忽悠你將來給我當製片人。
你這人脈關係,不拿來給我用實在是可惜了。
到拍戲的時候,黃建新還是有些魂不守舍,幸好還有楊亞洲這個執行導演,倒也不耽誤他懷疑人生。
今天拍攝在小飯店吃飯的幾場戲。
小飯店是教練帶著幾個學員去吃飯的地方。
這裡頭的講究可就多了。
凡是學車教練帶你去的地方,絕對不會因為那地方的飯有多好吃,多有價效比。
不要懷疑。
這其實就是一門生意。
電影裡的教練,和俊俏老闆娘,就上演了一場眉來眼去的宰客戲碼。
老闆娘確實很頂。
黃建新不愧是姓黃的,審美絕對線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