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門外的校場頓時沸騰。三大營計程車兵們群情激昂,\"御駕親征\"的黃旗升起,甲葉摩擦聲與刀槍碰撞聲匯成洪流。
\"陛下,\"王淮捧著最新塘報躬身上前,\"山東巡撫錢均密報,靳榮已率五千騎兵進逼濟南。\"朱高熾展開密報,看見錢均用暗語寫著\"漢王欲仿靖難故智,直取北京\"。他抬頭望向南方天際,雲層厚重如墨,忽然明白楊榮那句\"靖難之事\"的深意——漢王不僅要奪山東,更要復刻父皇的成功之路,而他必須在叛軍跨越黃河前,將其碾碎在濟南城下。
當親征大軍的號角吹響時,朱高熾最後望了眼永壽宮的方向。那裡,惠妃正抱著小公主憑窗遠眺。
此刻的內閣大堂,楊士奇正在加急草擬《親征詔書》,筆尖在\"弔民伐罪\"四字上停頓——他想起建文帝當年的《平燕詔》,文采斐然卻未能阻止兵戈。
夏元吉則與戶部小吏核對著最後的糧秣清單,算珠聲裡藏著憂慮:十二萬大軍每日消耗的糧草,需要三百艘漕船連續運送。
而在乾清宮的暖閣內,那封未寫完的公主命名奏疏還攤在案頭,\"和雅\"二字的墨痕旁,不知何時落了片初夏的槐花瓣,輕輕覆蓋住\"雅\"字的最後一筆,彷彿在預示著:這場御駕親征,註定要在文雅與鐵血的夾縫中,為大明王朝寫下新的註腳。
洪熙二年六月初的德州城,晨曦穿透城頭的硝煙,將朱高熾明黃的大纛旗染成金紅。當錦衣衛將五花大綁的靳榮推至帳前時,這位山東都指揮使的官靴上還沾著萊蕪的泥土,卻在見到皇帝時突然笑出聲:\"陛下果然來了。漢王居然說您仁厚,不屑於兵戈。\"
朱高熾撥弄著案頭的令箭,箭桿上\"永樂年制\"的刻痕在燭光下若隱若現:\"你可知濟南百姓因你私開糧倉,餓死多少?\"
靳榮的笑容僵在臉上,想起半月前強徵糧草時,章丘縣老嫗抱著餓死的孫兒跪在馬前的情景。夏元吉在旁展開戶籍冊,硃紅批註觸目驚心:\"萊蕪、章丘兩縣,因戰亂饑荒亡故一千七百三十二人。\"
\"押下去,午時問斬。\"皇帝的聲音沒有波瀾,帳外突然傳來兵刃碰撞聲——那是京營士兵在分發\"只誅首惡\"的安民榜。
當靳榮被拖出帳時,遠處傳來更夫敲過卯時的梆子聲,與德州百姓開啟商鋪的吱呀聲交織,恰似這場平叛戰爭中,王法與民生的雙重節奏。
而在百里之外的泰安州,漢王朱高煦的帥帳內,牛油燭火將輿圖上的山東半島照得通明。長子朱瞻坦的聲音帶著哭腔:\"爹,北路軍全沒了!白雲湖一戰,七員大將都被斬了!\"他指著輿圖上章丘縣的紅點,那裡代表著一萬一千降兵,如今正被朝廷大軍整編。朱高煦的指尖劃過泰安到濟南的虛線,指甲在\"平陰縣\"三字上掐出白痕——他那位皇帝哥哥,此刻正率兩萬精兵駐紮在那裡,像根楔子釘進叛軍的退路。
\"南下!\"次子朱瞻圻突然拔劍出鞘,劍鋒挑動帳幔,\"當年皇爺爺從北京打到南京,我們也可以!\"他指向運河線,\"只要拿下淮安,截斷漕運,南京必亂!\"帳內的叛將們低聲附和,甲葉摩擦聲中透著孤注一擲的瘋狂。朱高煦卻盯著輿圖上的\"徐州\"標記,想起永樂朝鎮守徐州的老將——那些曾隨父親靖難的舊部,如今會為他開城門嗎?
\"住口!\"朱高煦突然拍案,酒盞中的烈酒濺在\"靖難\"二字上,\"當年你皇爺爺有燕王府舊部,有寧王的朵顏三衛!我們有什麼?\"他指向帳外,\"濟南的五萬大軍,平陰的十二萬王師,還有……張輔的神機營隨時可能從南下的路上折返回師!\"
話音未落,斥候突然闖入,汗溼的探報上寫著:\"朝廷已赦免降兵家屬,濟南百姓簞食壺漿以迎王師。\"
朱高熾站在平陰縣的山丘上,朱瞻墡捧著最新的軍報跪在身後,青衿上還沾著德州驛站的塵土:\"父皇,泰安叛軍軍心浮動,有小校連夜來降。\"
皇帝接過密報,看見降兵供述\"漢王每日酗酒,朱瞻圻欲南逃\"。此刻的黃河,恰如他手中的棋局,必須在叛軍南渡前收網。
\"傳旨,\"朱高熾的聲音被河風吹得飄散,\"令朱勇從濟南南下,薛祿從德州西進,朕率主力直搗泰安。\"他指向輿圖上的泰山主峰,\"記住,只圍不攻,讓叛軍看看朝廷的糧草輜重。\"
夕陽將黃河染成血色,京營的炊事兵們正在埋鍋造飯,炊煙與叛軍營地的狼煙在天際交織,形成鮮明的對比——這邊是熱氣騰騰的粟米飯,那邊是啃了三天的麥麩餅。
泰安州的叛軍營地裡,朱瞻圻終於按捺不住。他集結三千死士,試圖趁夜突破平陰防線,卻在踏出營門時撞上明軍的\"虎蹲炮\"陣列。當第一發炮彈在陣前炸開時,叛兵們看見炮身刻著\"洪熙二年工部造\"的字樣,比永樂朝的火器更顯精良。朱瞻圻的馬刀剛舉起,就被流彈擊中手腕,鮮血濺在\"靖難\"的令旗上,將猩紅的字跡暈染成更深的暗色。
\"父汗!我們投降吧!\"朱瞻坦跪在朱高煦面前,額頭磕著帳內的黃土。
漢王盯著酒盞中自己的倒影,花白的鬍鬚在燭光下微微顫抖。他想起永樂二十一年那次覲見,父親朱棣指著他的鼻子罵\"你想學李世民嗎\",如今看來,自己終究成不了李世民,甚至連父親的十分之一都不及。
但這位漢王同樣不甘心就此罷休,在他看來,與自己的兄長徹徹底底一較高下,才是一個真男人應該做的事情,才是太宗骨肉應該做的事情。
他身邊的兩個兒子,漢世子朱瞻坦和庶長子朱瞻圻同樣眼神中閃爍著不甘的光芒,他們也想跟著父親再大膽嘗試一次,他們一個想做太子,一個想做父親答應的新一任漢王。
幾人的野心,就這樣在大帳內不斷交織匯聚。
此刻的德州城,夏元吉正在核對平叛開銷。算珠聲中,他發現實際用度比預估少了三成——正是\"只誅首惡\"的政策減少了戰鬥損耗。
而在紫禁城的永壽宮,惠妃正抱著小公主望向泰山的方向,女嬰的小手抓著繡有\"和雅\"二字的襁褓,窗外的蟬鳴突然變得清亮,恰似這場平定叛亂的尾聲,在盛夏的驕陽裡,為洪熙朝奏響了短暫卻有力的安寧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