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透歷史,三興大漢

第114章 人心思齊,全新視角

“俺就問一句實在的!”

“沒了皇帝老兒,那誰來發號施令?誰來統領三軍,征戰沙場?”

“誰來評判是非對錯,定奪天下軍國大事?”

“那豈不是成了一盤散沙,人人各行其是,天下大亂了不成?!”

關羽丹鳳眼微眯,赤紅的臉膛上神色變幻雖未曾言語,但眉宇間那股深重的困惑,已然說明了一切。

馬超亦是眉頭緊鎖,在他看來,這簡直是天方夜譚,荒謬絕倫,完全超出了他所有的理解範疇。

唯有法正,目光銳利如鷹隼,在諸葛亮與田信之間來回流轉。

他更為務實,也更為冷靜。

片刻的震驚與失神之後,他便從中捕捉到了一絲至為關鍵的訊息。

他壓低了聲音,卻字字清晰:

“軍師,德遠。”

“正以為,德遠所言之後世制度,雖高遠難及,令人神往,但其所反覆強調的‘生產之力’三字,卻正是我大漢當下最迫切所需之物!”

“若能大幅提升耕種之法、器械之能,使百姓富足,府庫充盈,則國力自強,兵精糧足,何愁天下不定!”

“這,或許正是我們當前可以傾力去做,並且能夠做到的事情!”

法正話音剛落,黃月英亦上前一步,對劉備微施一禮:

“主公,孝直先生所言甚是。”

“月英斗膽,以通史中的一物為例。”

“一架新式紡車,可令一婦之功,倍於舊時數婦。”

“若千萬家皆用此車,則我大漢之布匹,何愁不充盈天下?”

“此,便是‘生產之力’最淺顯之貌。若能深究其理,則利在千秋。”

劉備長長地吸了一口氣,又緩緩地吐出。

他從田信平靜而堅定的語氣中,從那雙清澈而深邃的眼眸裡,感受到了一種難以言喻的“大道”與“天命”的昭示。

他目光緩緩掃過眾人,最後定格在諸葛亮和田信身上,聲音低沉卻蘊含著不容置疑的力量:

“德遠所言之後世景象,雖遠超我等當下所能及,其制度之玄妙,亦非一朝一夕所能領悟通透。”

“但其所指,其所向,必有其深遠之意。”

“我等當前,仍需以興復漢室,還於舊都為畢生己任。”

“然,亦可從中汲取養分,為我大漢萬世基業,奠定更為堅實穩固之基礎!”

諸葛亮羽扇輕搖,深以為然地點了點頭,將話題重新拉回現實:

“主公所言甚是。”

“千年通史,未來之景,已為我等指明瞭諸多王朝興衰治亂之根由,亦警示了無數足以亡國滅種的前車之鑑。”

“如今,是時候將這十日所學所思,所感所悟,盡數融入我大漢的復興大計之中了!”

眾人聞言,精神皆為之一振!

儘管後世無帝的巨大沖擊,依舊在他們心中激盪不休,翻江倒海。

但劉備與諸葛亮的話,讓他們重新聚焦於眼前清晰可見的道路。

只是,在他們每個人的心中,對於漢這個字的概念,已然在不知不覺間,悄然發生了某些深刻的、本質的變化。

它不再僅僅侷限於劉氏血脈的傳承。

不再僅僅是那高高在上、俯瞰眾生的帝王尊號。

一種更為廣闊,更為包容的理解,如同初春的嫩芽,開始在他們心底萌發……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