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業城,孫權府邸之內,氣氛微妙。
曹操的使者剛剛離去,那份聯手共取荊州的提議,在孫權心中漾起層層波瀾。
“諸位,曹孟德之意,爾等以為如何?”
孫權的聲音傳入每一個臣子耳中。
張昭率先出列,這位老臣鬚髮微白,神情凝重。
“將軍,孫劉聯盟乃抗曹之基石,若輕易譭棄,恐唇亡齒寒,令曹操各個擊破。”
他頓了頓,繼續道。
“關羽雖驕,然其兵鋒正盛,此時與之為敵,並非上策。”
顧雍亦點頭附和。
“張公所言甚是,當以大局為重,不可因一時之利,而令江東陷入兩面作戰之險境。”
文臣們大多主張持重。
然而,武將佇列中,呂蒙上前一步。
“將軍!張公、顧公所言固然有理,但關羽此人,勇則勇矣,卻素來輕我江東。”
“如今他水淹七軍,威震華夏,氣焰更勝往昔,若不趁此機會加以遏制,待其徹底穩固荊襄,則我江東再無寧日!”
“荊州,本就是我江東之地!”
其他幾位年輕將領也紛紛應和,韓當、周泰等老將雖未言語,但也面露贊同之色。
潘璋更是大聲道:
“末將願領本部精兵,為主公前驅,取關羽項上人頭,奪回荊州!”
“關羽再強,也不過一夫之勇,我等江東兒郎,豈懼他?!”
孫權默然不語。
他既忌憚關羽的強大和傲慢,又不想輕易與劉備撕破臉,更擔憂曹操坐收漁利。
此時,一人從末座緩緩起身,身形修長,面容俊朗,正是陸遜陸伯言。
他雖年輕,卻深得孫權信任。
“將軍,臣以為,曹操之議,可為我所用,卻不必急於一時。”
“關羽新勝,志得意滿,此時若興兵擊之,必遭其死戰。”
陸遜語氣平和,條理清晰。
“不若先遣使致書關羽,盛讚其功,多送珍玩,以驕其心,使其愈發輕視我等,放鬆戒備。”
“待其懈怠,再尋良機,暗中圖之,則事半功倍矣。”
呂蒙聞言,對陸遜之計深表贊同:
“伯言此計甚妙!若能麻痺關羽,使其自以為高枕無憂,我等行事便能從容許多。”
“然江陵如今具體情況如何,尤其糜芳、傅士仁被擒之後,城中是人心惶惶還是已然穩固,我等尚不知曉。”
“將軍,無論是否採納伯言緩兵之策,查清江陵虛實乃當務之急。”
“臣請遣精幹士卒,偽作商旅,深入江陵一帶,刺探其城防、兵力及民心,如此方能知己知彼,為後續決策提供依據。”
孫權沉吟片刻,覺得呂蒙所言有理,遂看向呂蒙:
“子明欲遣何人前往?”
呂蒙道:
“臣願親自挑選三十名精銳,由心腹裨將丁奉暗中帶領,混入小型商隊,偽裝成販運貨物的尋常行商。”
“臣可嚴令丁奉,此行只探虛實,務必小心謹慎,查明情況後即刻返回,絕不可暴露行藏。”
孫權略作思忖,點了點頭。
“准奏。子明,此事關重大,切記萬無一失。”
“遵命!”
商隊很快便組織起來,從尋陽趕赴江陵。
船艙之內,丁奉一身短打扮,面容黝黑,與尋常船伕無異。
他身邊的三十名士卒,也都換上了粗布衣衫,或扮作夥計,或裝成護衛,人人神情戒備。
江風獵獵,吹拂著船帆。
越是靠近江陵水域,丁奉越是感覺到一種不同尋常的緊張氛圍。
沿途所見,江面上的巡邏哨船明顯增多。
以往那些鬆懈的關卡,如今盤查也變得異常嚴格,對過往船隻的來路、去向、所載貨物,皆一一細問,稍有可疑,便不予放行。
丁奉的心,不由得沉了下去。
數日後,商隊終於抵達了江陵碼頭。
眼前的景象,讓丁奉等人暗暗心驚。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