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節已入三月,季春時節,勃勃生機,萬物競發。
城外那片曾引來無數目光的試驗田旁,氣氛卻比春日陽光還要熱烈幾分。
最後一批堆肥坑,在農人們既期待又忐忑的心情中,被小心翼翼地開啟了。
預想中那令人掩鼻的惡臭並未出現。
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混合著泥土芬芳與些微發酵氣息的味道,並不難聞。
坑內原本混雜的穢物、枯草、泥土,此刻已然大變模樣。
它們變得色澤深沉,質地疏鬆,用手一捻,細膩得如同上好的園土,再不見半分汙穢原貌。
“成了!真的成了!”
“這……這真是那些臭東西變的?”
“一點都不臭了!聞著還挺香!”
幾個膽大的老農湊上前,伸手抓起一把熟肥,放在鼻尖下細細嗅聞,又仔細揉搓著感受那份肥力內蘊的質感,臉上佈滿了難以置信的狂喜。
向寵站在一旁,看著這黝黑松軟的“寶貝”,又望了望不遠處那片試驗田。
那裡,用了熟肥的禾苗,已經比旁邊未施肥的對照田地高出了一大截。
葉片寬厚油綠,莖稈粗壯挺拔,迎風搖曳,充滿了勃勃生機。
對比之下,旁邊普通田地的禾苗則顯得稀疏、瘦弱、泛黃,一副營養不良的模樣。
效果,是如此的直觀,如此的震撼,根本無需任何言語。
事實勝於雄辯。
田信看著眼前的一切,心中一塊石頭終於落地。
曲轅犁解決了耕作的效率。
新式翻車解決了灌溉的難題。
而這熟肥,則補上了土地肥力這最關鍵的一環。
蜀中的糧倉,根基正在被一點點夯實。
訊息如同長了翅膀,迅速傳遍了成都內外。
曲轅犁、新翻車、神仙肥。
田信,“諸葛軍師那位來自西域的、點石成金的外甥”,徹底成了蜀中百姓口中的傳奇人物。
“農神使者”的名號不脛而走。
甚至有些過於激動、得了實惠的農戶,自發地想要湊錢為田信修建生祠,祈求這位“農神使者”能永駐蜀中,福澤萬民。
這股風潮很快傳到了諸葛亮耳中。
他對此只是淡淡一笑,隨即派人下去,溫和卻不容置疑地制止了這種行為。
理由很充分:田信乃軍師至親,輔佐主公,興利除弊,皆是分內之事,豈可以鬼神視之?
諸葛亮深知,民心可用,卻也需善加引導,過度神化個人絕非好事。
田信對此也鬆了口氣,他可不想真的被當成神仙供起來。
而試驗田裡那肉眼可見的驚人長勢,以及農人們眼中重燃的希望,更加堅定了諸葛亮立刻將此等利國利民之策上報主公的決心。
畢竟,漢中前線戰事正酣,後方糧草的穩固與增產,便是前方將士最大的底氣與勝機。
成都府衙的書房內,燈火直至深夜依然明亮。
諸葛亮坐在案前,神情專注而凝重。
他面前鋪開著一卷上好的絹帛,筆下的狼毫正在飛速書寫。
信中,他詳細描繪了曲轅犁的構造圖紙與驚人效用。
闡述了新式翻車的原理、優勢以及水力驅動的巨大潛力。
更附上了堆肥法的詳細步驟,以及試驗田那令人瞠目結舌的產量對比資料。
這些,都將是支撐漢中大軍繼續作戰,乃至未來圖謀天下的堅實後盾。
寫完這些振奮人心的內容,諸葛亮的筆鋒卻微微一頓。
他沉吟片刻,蘸飽濃墨,在信的末尾,用更加審慎的語氣加了一段話。
他依據田信所提供的“天機”,結合當前戰局推演,大膽預言曹軍糧道將絕,軍心已疲,不日必定撤軍,漢中之戰即將迎來最終的勝利。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